第502章 沈约《八咏诗?被褐守山东》(3 / 6)
”形容瀑布如闪电般快速、有力地移动,形象地描绘出瀑布飞流直下时那种迅猛、灵动的动态感,强调速度之快。“奔飞似白虹”则把瀑布比喻成奔腾飞舞的白色长虹,“白虹”既体现瀑布的颜色,又展现其形状如长虹般蜿蜒、飘逸,生动地描绘出瀑布奔腾的气势与优美的形态,从速度与形态两方面,以生动的比喻手法,将瀑布的壮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9.洞井含清气,漏穴吐飞风
-解析:“洞井含清气”描述山洞和井穴之中蕴含着清新的空气,“含”字使洞井仿佛有了容纳、蕴藏的主动性,让人感受到洞中空气的清新宜人,仿佛能身临其境般呼吸到那股清新。“漏穴吐飞风”,“漏穴”即小孔、缝隙,“吐飞风”形象地写出从这些小孔、缝隙中吹出迅猛的风,“吐”字赋予漏穴以动态感,仿佛风是从穴中吐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奇妙的氛围,从空气与风两个角度,展现出山洞、漏穴的独特之处。
10.玉窦膏滴沥,石乳室空笼
-解析:“玉窦膏滴沥”,“玉窦”指山洞中如玉石般的洞穴,“膏滴沥”描绘洞穴中有如膏状物的液体在不断滴下,“玉”字突出洞穴的珍贵、美丽,“滴沥”则通过声音和动态描写,增添画面的生动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奇的氛围。“石乳室空笼”,描写石钟乳所在的石室,仿佛被一种空灵的气息所笼罩,“空笼”二字营造出一种清幽、神秘的空间感,让人对石室充满遐想,进一步展现出山洞内部景观的奇特与美妙。
11.峭崿途弥险,崖岨步才通
-解析:“峭崿途弥险”,“峭崿”指陡峭的山崖,表明道路在陡峭的山崖间延伸,而且越发险峻,“弥险”强调危险程度的加深,突出行路的艰难。“崖岨步才通”,“崖岨”同样指高峻险要之处,说明在这样险峻的地方,只有艰难地移步才能勉强通过,从路途的险峻和通行的艰难两个方面,描绘出在这片山区行走的不易,也从侧面反映出山东地区地形的复杂与独特。
12.余舍平生之所爱,欻暮年而此逢
-解析:“余舍平生之所爱”,诗人表明自己舍弃了一生所喜爱的事物,这里暗示可能为了来到山东任职,放弃了原本的生活或追求,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欻暮年而此逢”,“欻”表示忽然,诗人感慨在暮年之际,忽然与山东这样的美景相逢,这种暮年与美景的相遇,在时间与情境上形成一种反差,引发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景的惊喜,也有对人生境遇变化的感慨。
13.欲一去而不还,怅邹衣之未褫
-解析:“欲一去而不还”表达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后,产生了就此留下不再离去的强烈愿望,凸显出山东景色对诗人的巨大吸引力。“怅邹衣之未褫”,“邹衣”可能代指官职,“褫”意为解除,诗人惆怅自己未能辞去官职,因为官职的束缚无法实现留下的心愿,此句体现出诗人内心对自由归隐于美景与现实为官责任之间的矛盾与纠结。
14.揖林壑之清旷,事氓俗之纷诡
-解析:“揖林壑之清旷”,“揖”有向往、亲近之意,诗人表达对山林沟壑清幽旷远之景的向往与热爱,展现出对自然美景的倾心。“事氓俗之纷诡”,“事”指应对,“氓俗”即民间习俗、百姓事务,“纷诡”表示繁杂、诡谲,表明诗人需要应对民间各种繁杂、棘手的事务,此句将对自然的向往与现实官场事务的繁杂相对比,进一步强化诗人内心的矛盾情绪。
15.幸帝德之方升,值天纲之未毁
-解析:“幸帝德之方升”,诗人庆幸遇到皇帝的德行正在上升,暗示当时政治清明,君主贤明,为诗人实现政治抱负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基础。“值天纲之未毁”,“天纲”可理解为国家的纲纪,表明此时国家纲纪尚未崩坏,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为诗人推行政策、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