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远期篇》(1 / 4)

加入书签

鼓吹铙歌十五首?远期篇

何承天

远期千里客,肃驾候良辰。

近命城郭友,具尔惟懿亲。

高门启双闱,长筵列嘉宾。

中唐舞六佾,三厢罗乐人。

箫管激悲音,羽毛扬华文。

金石响高宇,弦歌动梁尘。

修标多巧捷,丸剑亦入神。

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

主人垂隆庆,群士乐亡身。

愿我圣明君,迩期保万春。

……

赏析:

《远期篇》描绘了一场盛大宴饮集会,通过对宴会场景、表演及宾客状态的细致刻画,不仅展现出宴会上的热闹与欢乐,更借此表达对君主的美好祝愿,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与人们的情感诉求。

一、宾朋齐聚:宴会的筹备与开场

1.“远期千里客,肃驾候良辰”:开篇点明有远方来客,行程千里赴宴,“远期”强调距离之遥,“千里客”凸显客人远道而来的诚意。“肃驾候良辰”描绘主人恭敬地整治车驾,等候吉时迎接,体现对客人的重视,营造出庄重而期待的氛围,为宴会拉开序幕。

2.“近命城郭友,具尔惟懿亲”:除远方客人,主人还邀请城郭内的朋友,这些皆是至亲之人。远近宾客的邀请,显示出宴会规模之大与情谊之深厚,营造出团聚、欢乐的氛围,为宴会增添温馨色彩,体现出古人对亲友团聚的重视。

二、盛宴之景:场面与表演的描绘

1.“高门启双闱,长筵列嘉宾”:高大的门扉双双开启,暗示欢迎的隆重,“长筵列嘉宾”描绘长长的筵席上嘉宾罗列,展现宴会场面的宏大与热闹,让读者感受到宴会的盛大氛围,人们齐聚一堂,充满欢声笑语。

2.“中唐舞六佾,三厢罗乐人”:“中唐”指庭院之中,“六佾”是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行列,这里用于宴会,足见宴会规格之高。乐人在三个厢房中罗列,说明乐人众多,为宴会提供丰富音乐伴奏,舞蹈与乐人的配合,使宴会的娱乐性更强,场面更加精彩。

3.“箫管激悲音,羽毛扬华文”:“箫管激悲音”,箫管吹奏出激昂且略带悲戚的乐音,“激”字突出乐音的强烈,“悲音”并非悲伤,而是使乐音更具感染力,引人入胜。“羽毛扬华文”描绘舞者手持羽毛道具,舞动时扬起华丽光彩,展现舞蹈的优美与华丽,音乐与舞蹈相互映衬,将宴会推向高潮。

4.“金石响高宇,弦歌动梁尘”:“金石”指钟磬等乐器,其声音在高宇中回响,“弦歌”则指弦乐器与歌唱,歌声振动梁上灰尘,运用夸张手法,极言音乐声之响亮、美妙,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从侧面反映出宴会的欢乐与热闹。

5.“修标多巧捷,丸剑亦入神”:“修标”可能指某种技巧性的表演,表演者动作敏捷巧妙,“丸剑”表演更是出神入化,展现出宴会上丰富多样的技艺表演,增添宴会的趣味性与观赏性,体现古人在宴会上注重娱乐活动的丰富性。

三、宴会的意义与祝愿

1.“迁善自雅调,成化由清均”:此句将宴会上升到文化教化层面。美妙高雅的音乐与表演,不仅带来娱乐,还能引导人们向善,促进社会风气的转变。“雅调”“清均”象征着美好、和谐的文化氛围,体现古人对文化艺术教化作用的重视,认为宴会也是传播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场合。

2.“主人垂隆庆,群士乐亡身”:主人举办如此盛大宴会,收获众多吉庆,宾客们也尽情欢乐,甚至愿意为之奉献自身,描绘出宴会中主宾尽欢的和谐场景,展现出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欢乐融洽的氛围,反映出宴会对增进情谊的积极作用。

3.“愿我圣明君,迩期保万春”:结尾处笔锋一转,从宴会场景延伸至对君主的祝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