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枣据《登楼赋》(3 / 5)
复“殷忧”强调作者被重重忧虑所困扰,表达出对所处乱世的无奈与痛苦,引出下文对内心忧虑的具体阐述。
10.叹《黍离》之愍周,悲《麦秀》于殷墟。
-解析:作者运用典故,“叹《黍离》之愍周”,《黍离》出自《诗经》,周大夫路过故都,见宗庙宫室毁坏,长满黍稷,遂作《黍离》,表达对周朝覆灭的哀伤。“悲《麦秀》于殷墟”,箕子路过殷墟,见宫室毁坏,生出禾黍,作《麦秀》之歌,悲叹商朝的灭亡。作者借此二典,以周、商的兴衰类比当下国家的命运,委婉而深沉地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展现出对时代苦难的深刻感慨。
11.惟日月之逾迈,俟河清其未极。
-解析:“惟”为发语词,“日月之逾迈”指时光的流逝,“逾迈”有消逝、过去之意。“俟”是等待,“河清”古人以黄河水清为祥瑞,象征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未极”表示没有尽头。此句表达作者感慨时光不断流逝,而等待天下太平却遥遥无期,体现出他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以及在乱世中无奈等待的煎熬心情。
12.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骋力。
-解析:“冀”是希望,“王道”指国家的政治统治,“一平”表示实现太平、稳定。“假”有借助之意,“高衢”本指大道,这里比喻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骋力”即施展能力。此句表明作者期望国家政治能够恢复太平,自己能借此机会在广阔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反映出他积极入世,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心态。
13.惧匏瓜之徒悬,畏井渫之莫食。
-解析:又用典故,“惧匏瓜之徒悬”,出自《论语》,孔子以匏瓜自比,担心自己如匏瓜般只是高悬而不被食用,即有才而不被重用。“畏井渫之莫食”,渫指淘井使水洁净,比喻自己虽如淘净的井水般有才能,却怕无人取用。此句表达作者担忧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不被赏识任用,体现出他在乱世中渴望施展抱负却又担忧不被认可的矛盾心理。
14.步栖迟以徙倚,白日忽其将匿。
-解析:“步”指漫步,“栖迟”和“徙倚”都表示徘徊、来回走动,描绘出作者在楼上心绪不宁、徘徊不定的状态。“白日忽其将匿”,“忽”强调时间的突然,“匿”是隐藏,指太阳突然将要落下,以天色渐晚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15.风萧瑟而并兴,天惨惨而无色。
-解析:“风萧瑟而并兴”描绘风声萧瑟,四处兴起,“并兴”突出风势的强劲。“天惨惨而无色”形容天空暗淡无光,呈现出一种凄惨的景象。通过对风声和天色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凄凉、压抑的氛围,烘托作者此时悲伤、忧虑的心情。
16.兽狂顾以求群,鸟相鸣而举翼。
-解析:“兽狂顾以求群”,写野兽惊恐地回头张望,寻找同伴,“狂顾”生动地表现出野兽在乱世中的不安与恐惧。“鸟相鸣而举翼”描绘鸟儿相互鸣叫着展翅高飞,以动物在乱世中的行为,衬托出环境的动荡不安,也暗示出作者在乱世中如同这些动物般孤独无依,渴望有所依靠。
17.原野阒其无人,征夫行而未息。
-解析:“原野阒其无人”,“阒”表示寂静,形容原野一片寂静,不见人影,凸显出乱世中人口凋零、荒凉的景象。“征夫行而未息”,写征人在原野上不停地行走,暗示战争频繁,人们被迫奔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氛围。
18.心凄怆以感发,意忉怛而憯恻。
-解析:“心凄怆以感发”直接表明作者内心因所见所闻而产生凄怆的情感,“感发”强调这种情感是由外界景象触发的。“意忉怛而憯恻”,“忉怛”和“憯恻”都形容内心的悲痛,此句进一步深化作者内心的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