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夏侯湛《周诗》(3 / 5)
,然而却“莫之能运”,即无法改变当前的困境,实现自己的抱负。此句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感,尽管拥有良好的策略与志向,但却难以施展,进一步深化了前文怀才不遇的主题,使读者对诗人的境遇产生更强烈的同情。
10.肃肃我祖,其德不回。
-解析:“肃肃”再次强调祖先庄重严肃的形象,“其德不回”表明祖先的品德正直无邪,不会违背正道。通过重复强调,加深读者对祖先高尚品德的印象,同时与前文对祖先品德的描述相呼应,强化诗歌对祖先品德赞美的主题,也为下文诗人表达继承祖德的决心做铺垫。
11.邦国是经,士民攸归。
-解析:“经”在这里有治理、规划之意,表明祖先以其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治理邦国,使得国家秩序井然。“士民攸归”描绘出士子与百姓都纷纷归附,体现出祖先深受民众的爱戴与拥护,从国家治理和民众响应的角度,再次彰显祖先的伟大功绩与崇高威望。
12.肆余承祖,敢不钦止。
-解析:“肆”为发语词,“承祖”明确表达诗人要继承祖先的遗风。“敢不钦止”以反问的形式,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继承祖德的坚定决心,不敢有丝毫懈怠,凸显出祖德对诗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使诗歌从对祖先的赞美自然过渡到诗人自身的志向表达。
13.翼翼小心,昭事君子。
-解析:“翼翼小心”描绘出诗人谨慎恭敬的态度,“昭事君子”表示以光明磊落的方式侍奉君子。这里的“君子”既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之人,也可指代有地位的当权者,表明诗人将以谨慎、正直的态度为人处世,继承祖先的品德风范,期待能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抱负。
14.小大二篆,何足称纪。
-解析:“小大二篆”指代文字书写,可能暗指一些琐碎的功绩或记载。诗人认为与祖先的伟大功绩和高尚品德相比,这些琐碎的记录不足以真正彰显祖先的风范,强调祖先的卓越难以用寻常文字来充分记述,从侧面烘托出祖先形象的高大与事迹的非凡,进一步强化了对祖先的赞美之情。
15.峨峨西岳,峻极天际。山则委蛇,嵯峨崛崎。或踊或跱,带以泾渭。吁我君子,作人斯拟。
-解析:诗人以雄伟的西岳华山起兴,描绘华山高耸入云,山势蜿蜒曲折,嵯峨险峻,有的山峰高耸,有的屹立不动,还有泾河和渭河环绕。如此壮丽的山川景象,引出“吁我君子,作人斯拟”,希望君子(或暗指自己)能以华山为榜样,拥有如华山般雄伟的气魄、坚定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这一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类比,表达诗人对高尚人格和远大志向的追求。
16.堂堂盛汉,显允通儒。秩秩大猷,纪纲庶式。匪唯彬彬,兼也文质。彬蔚彧彧,不可备述。
-解析:“堂堂盛汉”描绘出汉朝的强盛与威严,“显允通儒”赞美汉朝涌现出众多声名显赫、诚信通达的儒士。“秩秩大猷”指他们有着井然有序的宏大谋略,“纪纲庶式”表明这些谋略成为众人遵循的准则。“匪唯彬彬,兼也文质”强调这些儒士不仅举止文雅,而且兼具内在品质与外在修养。“彬蔚彧彧,不可备述”形容他们的才华与品德丰富多彩,无法详尽表述。此段通过对汉朝儒士群体的赞美,一方面展现出诗人对那个时代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期望能像这些儒士一样,为时代贡献力量,实现自身价值。
……
句译:
1.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我庄重的祖先啊,做事自始至终都谨慎认真。
2.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祖先居高位时正直端方,他的仁爱与温和使千里之地都感受到恩泽。
3.於穆不已,仲山甫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