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张华《祖道赵王应诏诗》(3 / 5)
转换,展现出赵王出行的迅速。“清晨”从皇都出发,“日夕”便已过首山,“皇邑”点明出发地为都城,突出了赵王出行的起点的重要性与尊贵性。“首山”在今河南境内,这里用出发与到达的时间之短,路途之长,既体现出队伍行进速度之快,也暗示了赵王行程的紧凑,侧面反映出其肩负使命的紧迫性。
9.抚军镇西岳,营垒临秦川。
-解析:进一步阐述赵王的行程与任务。“抚军”表明赵王此次出行带有安抚军队的职责,显示出对军事力量的重视与掌控。“镇西岳”指出目的地为西部的山岳地区(可能指凉州附近具有战略意义的山区),强调了此行对于镇守西部边境的重要性。“营垒临秦川”描绘出赵王到达后,在临近秦川之地建立营垒,表明其军事部署,体现出对边境地区的有效管控,以确保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10.西顾望昆山,属想羡昔贤。
-解析:“西顾望昆山”,当赵王向西眺望时,能看到昆仑山。昆仑山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着神秘、高远和伟大,这里可能暗示着西部边疆地域的广袤与重要,也为诗歌增添了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属想羡昔贤”,赵王此时心中联想起往昔的贤能之士,表达出他对古代贤才的羡慕与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他希望能像昔贤一样,在此次使命中建立功勋,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
11.弃重而怀轻,忽苦而忘旃。
-解析:此句表现出赵王为了完成使命,所秉持的一种精神态度。“弃重而怀轻”,这里的“重”和“轻”并非单纯指重量,而是指个人的得失、利益等,意味着赵王为了使命,能够放下个人看重的东西,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忽苦而忘旃”,“旃”同“之”,表示赵王能够忽视旅途的辛苦,全身心投入到使命中,突出了赵王对使命的坚定与执着,以及为国家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
12.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解析:再次描绘赵王出行队伍在路途中的情景,展现出队伍的气势与速度。“四牡曜长路”,“四牡”指四匹雄马拉的车,“曜”有照耀、明亮之意,形容四匹雄马在漫长的道路上奔驰,光彩照人,突出了马匹的健壮与出行队伍的威风凛凛。“轻盖若飞鸿”,“轻盖”指轻便的车盖,整个车辆如同飞鸿般轻快前行,形象地比喻出车辆行驶速度之快,如同飞鸿掠过,进一步强调了出行的迅速与顺畅。
13.华轸曜文辀,遗风激兰丛。
-解析:细致刻画了赵王出行车辆的华丽与队伍经过时的情景。“华轸曜文辀”,“华轸”指华丽的车后横木,“文辀”指有花纹的车辕,描绘出车辆装饰精美,光彩夺目,显示出赵王身份的尊贵与出行的豪华。“遗风激兰丛”,队伍经过时留下的风,吹拂着兰草丛,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同时“兰丛”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着美好的品德,这里暗示赵王的出行如同清风过兰丛,所到之处皆能传播美好的品德与影响。
14.仁声振金石,威灵厌鬼方。
-解析:表达了对赵王此次使命的期望,希望他能以仁德和威严震慑四方。“仁声振金石”,“仁声”指仁德的名声,“振金石”表示声音如同敲击金石般响亮,意味着赵王以仁德治理边境,其仁德之名能够如金石之声般响亮传播,威震远近。“威灵厌鬼方”,“威灵”指威严的神灵或威望,“厌”有压制、威慑之意,“鬼方”在古代常指代远方的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希望赵王凭借威望能够威慑边疆地区,使远方异族敬畏,确保边境的安宁与稳定。
15.夫子茂远猷,款诚寄惠音。
-解析:继续对赵王表达期许。“夫子”指赵王,“茂远猷”称赞赵王具有卓越的长远谋略,希望他在处理边境事务时,能够展现出高瞻远瞩的智慧,制定出妥善的策略。“款诚寄惠音”,“款诚”表示真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