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郤正《释讥》(3 / 7)

加入书签

表示作者只能在困境中勉强生存,依照现成规矩行事,暗示其行为徒劳且无成效。

动见掣曳,谈吐口雌黄,所贵不贵,所贱不贱,终无殊尤绝迹之勋,不免唐突轻微之累。”

-解析:指出作者行动受到牵制,言论随意如信口雌黄。“所贵不贵,所贱不贱”批评作者价值判断混乱,该看重的不看重,该轻视的不轻视。最终导致既没有卓越功勋,还难免遭受唐突冒犯、轻薄无礼的牵累,全面否定作者的行为和成就。

余闻而叹曰:“呜呼!有是言乎?子苟知我,曷为兹讶?昔人有登岳而长谣,下川而浩叹者,何哉?以其所见者大,所览者众。故乃廓宇宙以为量,包万物而为心。斯悠远之情,乐得而闻之乎?

-解析:作者听闻讥讽后叹息回应,以反问强调对方若真了解自己,不应如此惊讶。通过“登岳而长谣,下川而浩叹”的古人行为,引出原因是他们所见广阔、所览众多,进而拥有以宇宙为度量、包容万物的心境。作者借此表明自己有类似高远情怀,暗示讥讽者不能理解自己的追求,为下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做铺垫。

若吾子之所规,促局之人,甘心于麇鹿之场,驰骛于狐兔之径,何者?以其所见者小,所识者浅也。

-解析:将讥讽者所规划的行为,比作“促局之人”,即见识短浅之人,甘心在麋鹿出没的场所、狐兔奔走的小径活动,原因是他们所见狭小、所知浅薄,与前文提到的有广阔视野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贬低讥讽者的见识,突出自己追求的高远。

“昔在鸿荒,蒙昧肇初,三皇应箓,五帝承符,爰暨夏、商,前典攸书。姬衰道缺,霸者翼扶,嬴氏惨虐,吞嚼八区。

-解析:开始回顾历史,从远古洪荒、混沌初开,三皇五帝顺应天命,到夏朝、商朝,都有前代典籍记载。接着讲述周朝衰落,王道缺失,霸主辅助;秦朝嬴政残酷暴虐,吞并天下。通过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现社会从清平到混乱的演变,为下文阐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士人的行为准则做铺垫。

于是从横云起,狙诈如星;奇邪蜂动,智故萌生。或饰真以雠伪,或挟邪以干荣;或诡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

-解析:描述在秦末及之后的乱世,合纵连横形势如风起云涌,各种诡诈权谋像繁星般涌现,奇邪之事如蜂群涌动,智谋巧诈纷纷产生。人们行为各异,有的粉饰真相对抗虚伪,有的心怀邪念求取荣耀,有的用诡诈手段邀宠君主,有的卖弄技艺自我夸耀,刻画了一幅混乱、逐利的社会图景,为后文表明士人应坚守正道做对比。

背正途以骋躯,摹诡异于无形。然而真伪交乱,名实相违;吉凶纷错,事体多违。

-解析:指出在这种混乱局势下,人们背离正道肆意前行,在无形之中模仿诡异行径,导致真假交杂混乱,名与实相互违背,吉凶错综复杂,事情大多与常理相悖,进一步强调乱世的混乱和价值扭曲,凸显坚守正道的重要性。

故士不背仁德以要利,不鬻智力以干时;守身有名,而仗义行之。故乃重义而轻利,怀信而去伪;睹安居而不惰,遭危难而不变。

-解析:基于前文对乱世的描述,阐述真正的士人应有的行为准则。士人不应背弃仁德求取利益,不炫耀才智迎合时势,要保持自身名声,秉持正义行事。应看重道义轻视利益,心怀诚信摒弃虚伪,处于安逸环境不懒惰,遭遇危难变故不改变操守,明确表达作者所倡导的价值观。

是以晏婴黜于崔杼,而不获其罪;蘧瑗见称于夙沙,而以礼自全。夫如是,则言不苟造,行不苟成;岂为趋利而忘害,为身而遗名哉?

-解析:以晏婴被崔杼罢黜却未获罪,蘧瑗被夙沙称赞且以礼保全自身为例,说明坚守正道的士人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保且赢得声誉。进而强调坚守正道之人言论行为都不会随意,不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