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郤正《释讥》(4 / 7)
为追求利益而忘记危害,为自身而舍弃名声,通过具体事例支撑前文所倡导的价值观。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得之不休,失之不忧。苟识其原,孰与为愁?
-解析:总结在乱世中士人应采取的态度,宁愿顺从以保吉祥,不违背忤逆而遭受祸害,得到不欣喜若狂,失去也不忧愁哀伤。如果明白其中缘由,就不会为此忧愁,进一步阐述坚守正道、顺应时势的处世哲学,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对正道的坚守。
“且夫辨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况乎昭德塞违,慎言行,安性命,敦孝悌,履信思顺,其愆尤有可悔哉?
-解析:进一步阐述,在平安之时分辨该依从的方向,在追求利益的世道坚守正直操守,这是心胸狭隘、浅薄怯懦之人不愿做的。更何况彰显美德、杜绝邪恶,谨慎言行,安于命运,重视孝悌,践行诚信、追求和顺,这样做不会有让人后悔的过错,强调在各种情况下坚守正道的重要性和正确性,从不同方面丰富处世哲学的内涵。
故君子之容,抑而不扬;尊而不威;恬淡肆志,不忮不求。顺时适变,与物无患。耽道乐术,守以持满。去危就安,弃逸即闲。
-解析:描述君子应有的仪容和品质,谦逊不张扬,尊贵不威严,淡泊恬静,顺遂心意,不嫉妒、不贪求。能顺应时势、适应变化,与万物相处无患,沉醉于道,喜爱学术,保持操守,知足不贪。远离危险,趋向安全,摒弃安逸,选择闲适,全面展现君子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
宅兹静以无为,永优游以考盘。此所以保身、全德、抗节、履道也。
-解析:表明君子以安静无为为宅居,永远悠闲自得地生活,这就是保全自身、成全品德、坚守气节、践行正道的方式,总结前文对君子处世哲学的描述,点明坚守正道的结果和意义。
“若夫欲隮天庭,而驱骤玄虚;求紫宫之高,而晏乎阎闾;衔命受托,而随俗浮沈;俯仰取容,要时求合;事去名灭,身穷业废;
-解析:描绘另一类人的行为,他们想要登上天庭,在虚幻中急切追逐高位,却又在民间安逸度日,接受使命托付却随波逐流,俯仰之间只为讨好迎合时势,一旦事情过去,名声磨灭,自身困窘,事业荒废,刻画了追逐名利、随波逐流之人的形象,与前文君子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臂犹播殖不茂,耕耘失时,虽怀琬琰,徒烦机杼。岂若优游和顺,端委守正,约己守度,审静以处?
-解析:将这类人的行为比作播种却不茂盛、耕耘错过时节,虽有才华却徒劳无功。反问他们哪如悠然自得、和顺自然,端正衣冠、坚守正道,约束自己、遵守法度,审慎安静地处世,通过对比,突出坚守正道的优势,强化文章主旨。
斯道胜而名全,体顺而身立,神恬而志逸,心平而气理。岂与彼患福之徒,诡趋诈遇,争路相挤,以入紫闼,自谓究于奥妙,究于奥妙,而莫知其所以然哉?”
-解析:总结坚守正道能带来道胜名全、体顺身立、神恬志逸、心平气和的结果,再次与那些患得患失、以诡诈手段争名逐利之人形成对比,强调后者虽自以为穷尽深奥道理,实则不知为何如此,批判追逐名利者的盲目和短视,进一步突出坚守正道的价值。
……
句译:
或有讥余者曰:“闻之前记,夫事与时并,名与功偕。然则名之与事,前哲之急务也;功之与名,贤达之攸尚也。”
译:有人讥讽我说:“我从以前的记载中得知,事情要与时机相契合,名声要与功绩相伴随。如此说来,名声与事业,是前代贤哲们极为重视的事务;功绩与名声,是贤能通达之人所崇尚追求的。”
是故陵云之高,非一蹴可升;冱寒之节,非一之日积。而欲庶几骛骤,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