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儒家自塑观的现代启示(4 / 7)
方法,甚至以身试药。当 1971 年成功提取青蒿素时,屠呦呦并未急于发表论文,而是继续进行临床实验,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她在获奖感言中说:“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种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胸怀,正是儒家自塑观在当代的光辉体现。
五、自塑观的当代困境与突破
(一)社交媒体时代的认同焦虑
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点赞量”“粉丝数” 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某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45% 的青年认为 “粉丝量 = 存在感”,为了获得更多关注,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打造虚假人设。这种将自我价值寄托于他人评价的现象,正是 “患莫己知” 心态的现代变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子柒的成功。她专注于拍摄中国传统田园生活,从春耕秋收到手作美食,每一个视频都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李子柒没有追逐流量热点,也不参与网络争论,但她的作品却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数以亿计的粉丝。她的成功证明,真正的自我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认可,而在于独特的自我表达和对内心热爱的坚持。
(二)算法社会的个性消解
在算法推荐机制的影响下,人们逐渐陷入 “信息茧房”,个性发展面临被同质化的风险。但也有人利用算法实现自我突破。b 站 Up 主 “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他制作的《5G 到底有多快》视频,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幽默的解说,让复杂的技术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我拍了 600 天日出》则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何同学的内容创作没有被算法所左右,而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和思考,最终在竞争激烈的视频平台脱颖而出。这表明,在算法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是实现 “立己” 的关键。
(三)组织变革中的自主立己
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在不断革新。海尔集团推行的 “小微团队” 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科层制结构,将员工从 “岗位执行者” 转变为 “创业家”。某小微团队为了研发智能空调,自主组建了包含研发、设计、营销等多领域人才的团队。他们从市场调研入手,发现消费者对空调的健康功能有强烈需求,于是团队自主决策,将研发方向聚焦于空气净化与除菌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跨部门协作,最终使产品上市周期缩短 40%,并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这种 “内部创业” 机制,将儒家 “立己” 理念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实现了个体价值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六、自塑观的全球视野:多元文明中的自我确证
(一)东亚文化圈的 “本份” 哲学
在日本,“本份”(honbumi)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强调每个人应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90 岁高龄仍坚持亲手捏制寿司,他认为 “做好每一贯寿司,就是我的立世之本”。为了寻找最优质的食材,他亲自与渔民、菜农沟通;为了让章鱼口感达到最佳,他会按摩章鱼 40 分钟。这种对 “本份” 的极致追求,使他的寿司店连续多年获得米其林三星评级,更让他成为 “职人精神” 的象征。在韩国,三星集团的 “第一主义” 同样体现了自我超越的精神。创始人李秉喆要求员工 “永远比竞争对手多做一步”,这种理念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将 “立己” 的精神融入韩国的商业文化。
(二)西方存在主义的 “自我设计”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与儒家自塑观虽源自不同文化背景,但在强调个体自主性方面有着共通之处。萨特主张 “人是自己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