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暗流涌动:关陇世家的百年棋局与今朝困局(3 / 5)
嚣张跋扈而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力量,那对关陇世家而言,无疑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
关陇世家虽然势大,但直接出面与“女贵”势力硬碰硬,风险太高。一来,这些“女贵”背后是皇帝,直接对抗无异于挑战皇权,会给皇帝留下“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的把柄,正中东了韦挺所警惕的“陛下的授意,想引我们上钩”的圈套。二来,关陇世家一向以“名门望族”自居,与一群身份不明的“江湖女子”搅在一起,也有损其“体面”。
但如果能暗中接触,稍加引导和资助,让这群“红颜社”的女子去冲锋陷阵,去冲击那些“女贵”势力,那就再好不过了。她们的行动,可以扰乱“女贵”的阵脚,消耗她们的精力,甚至可能让她们在争斗中犯错,从而引起皇帝的不满。而关陇世家则可以隐藏在幕后,坐收渔翁之利。即便事情败露,也可以将自己摘干净,顶多是“监管不力”,或者干脆推得一干二净。这便是韦挺所说的“就算不能用,也要让她们去冲击一下”的深层含义——借刀杀人,隔岸观火。
然而,如果“红颜社”背后真的是“陛下的授意”呢?
这便是最让韦挺忌惮的情况。皇帝想要对付关陇世家,直接动手师出无名,且可能引发巨大的动荡。那么,设置一个圈套,抛出一个看似诱人的“猎物”——比如一个可以打击政敌(女贵势力或许也是皇帝想敲打一下的对象)、又符合关陇世家利益的目标——引诱关陇世家出手。一旦关陇世家按捺不住,与这个“红颜社”产生瓜葛,甚至试图利用她们,皇帝便可以抓住这个“把柄”,以“勾结匪类”、“干预朝政”等罪名,名正言顺地对关陇世家进行清洗。
这种手段,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韦挺作为世家子弟,饱读史书,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因此,他才会特别强调“若是她们背后真的是陛下的授意……那我们就坚决不能动,不能给陛下任何把柄!”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警惕和自我保护。在皇权面前,关陇世家虽然强大,但也必须如履薄冰。
“坚决不能动”,并非懦弱,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不出手,就不会犯错,就不会给对方留下攻击的口实。只要关陇世家自身不出现大的纰漏,凭借其数百年积累的根基,皇帝也难以轻易撼动。他们可以等待,等待皇帝注意力的转移,等待新兴势力之间的内斗消耗,等待下一个有利的时机。
**四、家族网络:关陇世家的力量与运作**
韦挺的命令,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迅速通过关陇世家那张遍布长安城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的情报网络扩散开来。
这不仅仅是韦挺个人的行动,更是整个京兆韦氏,乃至与韦氏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关陇世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在长安城的各个角落,看似不起眼的茶馆伙计、客栈掌柜、寺庙僧人、甚至是一些低级官吏,都可能是世家安插的眼线。他们将关于“红颜社”的一切蛛丝马迹——她们的成员构成、活动规律、接触对象、资金来源、言谈举止——源源不断地汇总到韦挺这样的核心人物手中。
一个名叫“石头”的汉子,便是韦挺安插在西市附近的眼线。他表面上是个搬运工,实则身手矫健,头脑灵活,对西市一带三教九流的人物了如指掌。接到指令后,他便开始留意那些行踪诡秘的女子,尤其是那些聚集在城南曲江池畔、或是在某些僻静坊巷中秘密集会的女性群体。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的另一端,弘农杨氏的府邸内,杨炯(此处为虚构人物,代表弘农杨氏的核心成员)也收到了类似的消息。他与韦挺有着姻亲关系,两人时常在私下场合交换情报,商议对策。
“韦兄,你怎么看这个‘红颜社’?”杨炯的书房内,檀香袅袅,两人相对而坐。
韦挺将自己的分析和决定和盘托出。杨炯听完,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韦兄所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