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七步吟未尽谁怜同血人(3 / 6)

加入书签

陛下还没表态,咱们贸然拿实证,倒显得像是在替郡王辩解,反而落人口实。

不如等陛下问起,再从容奏报——谢大人常说,‘帝意未明时,静则安’,咱们得守这个分寸。”

杨武点头称是,三人不再议论,快步走向各自衙署,只留下身后零星的私语,在宫道的寒风里飘散开。

吏部侍郎张文走在宫道中间,既没靠近旧党,也没凑向忠良。

他看着两侧的议论,指尖攥着笏板,指腹已按出浅痕——作为中立派,他需看清陛下的态度,才能决定如何站队:若陛下想打压萧栎,他便需在《宗室管理制度》中加入更严的约束条款;若陛下想保萧栎,他便需维护“宗室安分”

的论调。

身后传来小吏的脚步声,是吏部主事李平,捧着《文官考核制度》修订稿:“张大人,这是您要的考核细则,需不需要送李嵩大人过目?”

张文停下脚步,翻了两页稿纸,忽然问:“李大人方才在廊柱下,跟刘达他们说了什么?”

李平愣了愣,如实道:“没说什么,就提醒他们‘不可逾矩’,但……没拦着他们议论。”

张文心中了然——李嵩是想借旧党议论,逼陛下表态,若陛下松口,便趁机攻讦萧栎;若陛下不松口,也能让中立派不敢靠近萧栎。

他合上稿纸,对李平道:“先不送李大人,你把稿纸放我衙署,再去打听下,玄夜卫的人今天在宫道上录了多少议论——记住,别让人察觉。”

李平应声而去,张文望着他的背影,眉头紧锁——玄夜卫的动向,才是陛下态度的最好信号。

秦飞赶回玄夜卫衙署时,周显正在翻阅大同卫的密探回报。

见秦飞进来,周显放下密报:“宫道上的议论,都录下来了?”

秦飞递上密录簿:“大人,都在这——旧党刘达、吴安议找‘宗室私通外臣’的证据,李嵩暗中纵容;王瑾、刘焕、杨武辩栎‘暗送棉衣、递换班表’,力证安分;中立派张文让属吏打听咱们的动向,观望态度。”

周显仔细翻阅密录,指尖在“李嵩纵容”

“杨武提换班表”

处划过,沉吟道:“李嵩这是老狐狸的心思,想借议论搅局,若陛下处置栎,他便能借‘宗室不安’拉拢其他宗室;若陛下保栎,他也能以‘提醒群臣’为由,不落把柄。

杨武提的换班表,是谢大人特意透露的,就是怕旧党乱咬。”

秦飞问:“那咱们要不要抓刘达、吴安?他们想找证据攻讦郡王,已属逾矩。”

周显摇头:“不可。

陛下没话,咱们抓了人,倒显得咱们小题大做,还会让群臣以为陛下想打压宗室。

你再派两个探子,盯着内务府旧人,防止刘达他们去找人指证——另外,把密录簿送一份给陛下,让陛下定夺。”

秦飞躬身应道:“属下遵令!”

萧桓在御书房收到密录簿时,谢渊正好递上《边镇联防疏》,疏中提及“大同卫需增派火器,望陛下令张毅加快制造”

萧桓放下密录,先看疏稿,手指在“火器”

二字上划过,对谢渊道:“张毅那边,朕会传旨,十日之内必须送三千件火器到大同卫。

另外,你疏中提‘边镇将士家属安置’,进展如何?”

谢渊躬身道:“回陛下,已有三成家属安置妥当,余下的需借郡王府管家之力——管家熟悉京师坊市,能更快找到合适的宅院,臣已按《宗室管理制度》草案,报备了玄夜卫。”

这话特意提及“报备玄夜卫”

,是在暗示萧栎行事合规,无“私通外臣”

之嫌。

萧桓点头,拿起密录簿递给谢渊:“你看看这些议论,旧党还在嚼郡王的舌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