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七步吟未尽谁怜同血人(4 / 6)
谢渊翻看后,道:“陛下,旧党无非是怕郡王获信,影响他们残余势力。
臣以为,可借‘边镇防务’转移议论——如今瓦剌虽求和,却仍在边境增兵,群臣关注点在边防,自然无暇再议郡王。”
萧桓笑了笑:“就依你。
传旨,明日早朝议边镇火器调度,让张毅、岳谦、秦云都来奏报。”
他没直接回应议论,却借议边防转移话题,实则已定下“保萧栎、压议论”
的调子——旧党想借议论难,他偏不让舆论聚焦在宗室上。
刘达按计划,傍晚时分去内务府找旧人——前内务府库管赵忠,想让他指证“萧栎递密信时未报备”
。
赵忠家住在京师南城的小巷里,刘达刚走到巷口,就见两名玄夜卫探子站在巷口,看似闲聊,实则盯着来往行人。
刘达心中虚,却还是硬着头皮往里走。
刚到赵忠家门口,探子便上前拦住:“刘主事,赵管事昨日已被调往江南织造局,您找他何事?”
刘达一愣:“调走了?何时的事?”
探子道:“今日午时,礼部王大人的调令——江南织造局缺管事,赵管事熟悉物料,便调过去了。”
刘达顿时明白——这是玄夜卫早有防备,故意调走赵忠,断了他找证据的路。
他强装镇定:“没什么,就是想问些旧账的事,既然调走了,那我就回去了。”
转身离开时,他能感觉到探子的目光落在背上,像针一样——旧党的计,刚开头就落空了。
回到府中,刘达将此事告诉吴安,吴安瘫坐在椅上:“玄夜卫盯得这么紧,咱们根本没法找证据……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保郡王。”
刘达咬牙道:“保也没用!
只要咱们还在朝堂,就总有机会——等着吧,迟早能抓住他的把柄!”
话虽如此,两人的声音里,却已没了之前的底气。
萧栎的外邸管家,从内务府老总管口中得知朝堂议论后,连忙回报萧栎。
萧栎正在书房整理《资治通鉴》的批注,闻言停下笔,脸色平静:“知道了,让府里的人都谨言慎行,不准在外议论朝堂事,尤其是不准提‘南宫’‘密信’的字眼。”
管家躬身道:“是!
只是……旧党说您‘置身事外’,会不会影响您在陛下心中的分量?”
萧栎摇头,拿起桌上的玉扣——正是萧桓还给他的那枚,指尖拂过“栎”
字:“陛下心中有数,不必辩解。
咱们宗室,本分就是最好的立场——当年若不是石迁把持内廷,我也不会用‘递密信’的法子;如今陛下复位,朝局渐稳,更该守规矩,别给陛下添麻烦。”
他顿了顿,又道:“你去告诉谢大人的管家,以后边镇家属安置的事,别再通过咱们府——让他们直接找户部陈忠侍郎,按正规流程走。
还有,府里的子弟,明日起都去太学读书,除了课业,不准踏出太学半步。”
管家应声而去,萧栎看着窗外的暮色,轻轻叹了口气——议论虽起,只要自己更守本分,总能平息。
次日早朝,萧桓果然先议边镇火器调度。
工部尚书张毅出列奏报:“陛下,火器工坊已加派工匠,两班倒赶工,十日之内定能完成三千件火器,由京营副将秦云护送前往大同卫。”
大同卫都督同知岳谦接着奏报:“陛下,大同卫已准备好火器库,只待火器送达,便可与宣府卫联动布防。”
谢渊补充道:“陛下,玄夜卫已派探子监控瓦剌边境动向,若有异动,即刻奏报;边镇将士家属安置,已交由户部陈忠侍郎负责,按‘军属安置条例’办理,合规有序。”
群臣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边防上,没人再提昨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