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老骥伏枥心犹壮潜龙出渊气自奇(6 / 6)
>之事让萧栎受疑,也想为朝局安稳添份力。
萧桓收到谢渊的回信后,嘴角露出笑——谢渊的识大体,萧栎的安分,正是他想要的朝局。
他召来王瑾,道:“《宗室管理制度》可正式颁布了,让礼部选个吉日,召各宗室郡王入宫,朕亲自宣讲——就用那枚玉扣做例子,告诉他们‘旧情不忘,规矩不违’,才是宗室的本分。”
御殿的银丝炭仍在燃,那枚玉扣躺在御案上,映着窗外的晨光。
十七年的旧事,终在这场忆旧里落定;宗室与帝权的分寸,也终将在这份制度里明晰。
天德朝的朝局,如御殿的茶烟,虽有细微的缭绕,却已渐趋平稳——而这场藏在玉扣里的忆旧,便是这份平稳最坚实的伏笔。
片尾
《宗室管理制度》正式颁布,萧桓在奉天殿召各宗室郡王宣讲,手持那枚“桓栎双字玉扣”
,言“兄弟情可忆,君臣界不可越”
,各郡王皆躬身应“遵旨”
。
萧栎带头将玉扣供奉在府中祠堂,每日焚香时必拜,以示“不忘旧情、恪守规矩”
。
旧党案审结,石崇终身监禁诏狱,徐靖流放极北,镇刑司旧吏尽数遣散,玄夜卫将监控重点转向边境,不再紧盯宗室。
谢渊整顿边镇防务,岳谦、李默协同秦云,在宣府卫、大同卫修建城防,瓦剌遣使求和,归还掳走的大吴百姓,边镇迎来久违的安稳。
江南收成喜人,刘焕、陈忠调度余粮,在各地设“义仓”
,以备来年灾荒;张文修订的《文官考核制度》与《宗室管理制度》相辅相成,“臣守职、宗安分”
的朝局基调彻底定下。
萧栎偶尔会收到萧桓赏赐的书籍、药材,却从不入宫谢恩,只上表称“臣弟无德,愧受赏赐”
。
兄弟二人虽见面渐少,却通过“言行册”
“江南奏疏”
等间接传递着对朝局的关切——那枚玉扣藏在祠堂,而玉扣承载的旧情与规矩,却已融入天德朝的每一寸安稳里。
卷尾语
《大吴通鉴?史论》曰:“天德元年御殿忆旧,实为‘帝权与宗室权’平衡之关键节点。
萧桓以玉扣为媒,忆旧情而不纵权,察隐功而不点破,显帝王之智;萧栎以密信为隐,表臣服而不邀功,守本分而不越界,显宗室之明。
二者以‘不说透’为默契,以‘守规矩’为底线,终使宗室从‘复辟隐患’变为‘社稷辅翼’。”
御殿的玉扣磨痕藏十七年旧事,金砖的纹路记君臣分寸。
这场忆旧非仅追昔,实为天德朝“旧情与规矩共生”
的制度预演——帝王需懂“恩威并施”
,记旧情以暖宗室之心,立规矩以固皇权之基;宗室需懂“安分守己”
,藏隐功以避越界之嫌,守本分以获长久之安。
它告诉后世:江山的安稳,不在“一人独断”
,而在“各守其位”
——臣以忠理政,宗以安分辅,君以智衡权。
那枚双字玉扣,终将成为大吴史册中最温情的符号:它映过兄弟的寒夜相扶,也划清君臣的权界分明,更见证着一个王朝在“旧情不丢、规矩不违”
中,稳步走向中兴。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