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休言莲荷名殊处一花一叶总含柔(3 / 7)

加入书签

监档官孙泰’签署,共十二枚,每枚印旁都有礼部侍郎的‘侍郎核验印’,印泥色泽随季节变化,冬深夏浅,与礼部存档的《季度核验记录》完全对应。”

他又取来礼部存档的《核验记录》,上面的签名、日期与副本印旁的记录丝毫不差。

孙明脸色惨白,却仍强辩:“陛下!

就算内容一致,也难保谢渊与林文当年便串通伪造!”

林文闻言冷笑,取来德佑年间礼部的《官员任免档》:“孙郎中,德佑年间臣任礼部郎中,谢大人任兵部侍郎,二人除公务外无私下往来,此为吏部存档的《官员交往记录》可证;且副本每季度核验需三人联名,若臣与谢大人串通,难道十二次核验的六位监档官、两位侍郎都一同串通?”

孙明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下头,袍角的晨霜已融化成水,在金砖上留下淡淡的湿痕。

石崇见林文用副本对质,便又生一计,出列道:“陛下,即便副本与正本一致,墨痕也可能是近年仿旧!

玄夜卫掌刑狱勘验,张启主事精于墨痕辨伪,臣请陛下令张启主事核验墨痕年代——若墨痕是近年所书,便是伪造!”

他赌张启不知德佑年间墨的特质,却不知张启早已提前勘验,连墨的成分都查清。

萧桓点头:“张启,你可愿核验?”

张启出列,手中捧着勘验工具:“陛下,臣已提前核验过正本墨痕,今日特带德佑年间的松烟墨样、近年的油烟墨样及放大镜前来。

德佑年间因边地战乱,油烟墨稀缺,朝廷颁令‘官方文书需用松烟墨’,松烟墨以边地松木烧制,含特有的细小炭粒;近年油烟墨充足,以桐油烧制,炭粒细腻无杂质,二者可通过放大镜辨别。”

张启用放大镜凑近正本墨痕:“陛下请看,墨痕中嵌着细小的炭粒,嵌在桑皮纸的纤维缝隙中,非做旧墨所能仿——做旧墨的炭粒浮于纸表,用软毛刷轻拂便会脱落。”

他取来软毛刷轻拂正本墨痕,炭粒纹丝不动;再拂近年仿旧墨样,炭粒立刻脱落,在纸上留下淡淡的灰痕。

张启又取来朱砂样本:“陛下,谢大人的朱批用德佑年间辰州朱砂,含微量铁元素,遇火变红;近年朱砂产自湖州,不含铁元素,遇火变黑。”

他用烛火轻烤正本朱批的边角,墨痕果然变红;再烤近年朱砂样本,样本立刻变黑,散出淡淡的焦味。

“此为玄夜卫存档的《墨样图谱》《朱砂产地录》,可佐证臣所言非虚。”

张启递上图谱,上面详细记载了德佑年间至天德年间墨、朱砂的产地、成分差异。

萧桓看着放大镜下的炭粒、变红的朱砂,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

他看向石崇:“石卿,张启的勘验,你可有异议?”

石崇脸色铁青,指尖攥得白,却只能摇头:“臣……无异议。”

他没想到,张启竟细致到研究墨的产地、朱砂的成分,连德佑年间的松木炭粒都辨得一清二楚,彻底断了他的念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焕见旧党仍不死心,便手持账册出列,账册封面写着“德佑年间户部赎金支出账”

,同样是桑皮纸,边角贴着德佑年间的税票残片。

“陛下,臣有户部账册可证文书非伪——德佑年间太上皇赎金筹措,户部有详细记录,与谢大人文书中的明细完全一致。”

他翻开账册,“德佑年间冬,拨太上皇赎金十万两,由王瑾主事监,瓦剌使者额森签收”

的记载旁,盖着刘焕的朱批“照”

,与文书中“国库拨十万两”

的记录相符。

刘焕又翻至“民间募捐”

页:“陛下,此为德佑年间民间募捐的《捐户名册》,共收录商户、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