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休言莲荷名殊处一花一叶总含柔(4 / 7)
三百二十一人,捐银五万两,名册后附王瑾主事的监收记录,与文书中‘民间募捐五万两’的记载一致。”
他取来户部存档的《捐户凭证》,上面的捐银数额、日期与名册完全对应,部分凭证上还有捐户的手印,虽已褪色,却仍能辨认。
最关键的“谢府输五万两”
页,账册后贴着田产变卖契约与当票存根:“陛下,此为谢大人府中三百亩田产的变卖契约,由户部粮田司核验,盖‘粮田司印’;此为谢夫人嫁妆玉簪的当票存根,与文书中的当票拓本出自同一‘宝昌号’,戳记、日期完全一致。”
萧桓拿起当票存根,与文书拓本比对,连当票上“当银五十两”
的小写数字笔迹都分毫不差。
刘焕补充道:“德佑年间臣曾亲去谢府核验,当时谢府仅留侍女二人,田产变卖后府中无多余资产,此为当时的《府邸勘验记录》可证。”
萧桓看着账册、契约、当票,又看向谢渊,眼底已满是认可:“谢卿,你为救太上皇,竟变卖私产、典当嫁妆,为何从未向朝廷提及?”
谢渊躬身回:“陛下,臣为大吴臣子,救君父、护江山是本分,些许私产不足挂齿,无需向朝廷邀功。”
萧桓闻言,心中更添感动——这般无私,怎会是“慢待君父”
之辈?
岳谦见旧党已无反驳之力,便手持边镇回执出列,回执同样是桑皮纸,末尾沾着些许细小沙粒,是宣府卫特有的黄沙。
“陛下,臣有边镇回执可证文书非伪——德佑年间,臣按谢大人文书中的部署,加强宣府卫防务,遣斥候十人每日巡查瓦剌营地,此为当时的《宣府卫防务回执》,上面记着‘德佑年间冬十二月,斥候巡查瓦剌营地三次,未见异动,已按令加固烽燧’,与文书中‘令岳谦加强宣府卫防务’的记载完全对应。”
萧桓接过回执,指尖触到沙粒时,能感到细微的粗糙感。
岳谦解释道:“陛下,宣府卫地处边地,风沙大,此回执写就后不慎沾了沙粒,至今仍嵌在纸缝中,非近年能仿——近年宣府卫加固城防,风沙已远不及德佑年间大,沙粒质地也不同。”
他取来德佑年间与天德年间的宣府卫沙粒样本,二者色泽、粗细差异明显,回执上的沙粒与德佑年间样本完全一致。
岳谦又取来《宣府卫斥候巡查记录》:“陛下,此为德佑年间冬十二月的巡查记录,上面有斥候队长的签名、巡查时间、路线,与回执中的记载一一对应,且记录中提到‘瓦剌营地粮草渐少,士兵多有怨言’,与谢大人文书中‘瓦剌粮秣不足’的判断完全吻合。”
萧桓翻看记录,上面的签名、日期与兵部存档的《边镇文书》丝毫不差。
石崇看着回执上的沙粒、巡查记录的签名,知道自己已彻底输了——边镇回执、户部账册、礼部副本、玄夜卫墨痕勘验,四重证据环环相扣,连沙粒、炭粒这样的细微之处都能佐证,再无任何破绽。
他瘫在地上,眼神空洞,袍角已被冷汗浸湿,在金砖上留下深色的痕迹。
谢渊见旧党慌乱无措,便上前一步,声音温和却带着千钧之力:“陛下,旧党所提‘文书伪造’‘人员离世’‘权限过大’等质疑,皆已被证据驳回。
臣还有一言:德佑年间救回太上皇,非臣一人之功——王瑾大人昼夜筹措赎金,连除夕都在户部核对账目;林文大人细致归档,确保每一份文书都经得起核验;张启大人精研墨痕,从细微处辨明真伪;刘焕大人严谨记账,让每一笔赎金都有去向;岳谦将军坚守边镇,用防务为谈判保驾护航;陈默统领率死士潜入漠北,冒死传递消息;还有赵武将军等边镇将士,用性命牵制瓦剌——今日文书显忠,实则是德佑年间众忠良同心协力的见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臣深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