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秘库深缄一卷书字字皆含君心殊(6 / 9)

加入书签

佑帝苍劲的字迹,字里行间皆是对他的体谅。

他忽然觉得,自己对谢渊的猜忌,对兄长的防备,都太过狭隘。

帝王的江山,终究是百姓的江山,若君臣相疑、兄弟相防,江山如何稳固?

“王瑾,”

萧栎道,“传朕旨意,南宫供给按旧例执行,不必再事事奏请,让太上皇安心休养。”

王瑾躬身领旨,心中暗喜——陛下终于放下了对南宫的防备。

待王瑾退下,萧栎命周显将“谢渊南宫往来事”

的木匣从丙字库取出,放在乾清宫的书架上。

“以后,不必再藏了。”

萧栎道,“若谢渊真有异心,这匣档案也拦不住;若他无2心,这匣档案便是他忠诚的见证。”

周显躬身道:“陛下圣明。”

他知道,萧栎终于迈过了“猜忌”

这道坎,真正信任了谢渊。

三日后,宣府卫传来捷报——杨武与岳谦合力击退瓦剌骑兵,夺回被抢的哨所,还生擒了瓦剌的小领。

萧栎大喜,下旨嘉奖杨武与岳谦,同时召谢渊入宫。

乾清宫内,萧栎看着谢渊,笑道:“谢卿,宣府大捷,你功不可没。

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谢渊躬身道:“陛下,臣不求赏赐。

只要大吴边防稳固,百姓安居乐业,臣便心满意足。”

萧栎点点头:“好一个‘心满意足’。

朕知道,前些日子朝堂上的流言,让你受了委屈。

那些构陷你的人,朕已命秦飞调查,不日便会严惩。”

谢渊心中一暖:“陛下信任,臣便无委屈。”

“朕不仅信任你,还要委你以重任。”

萧栎道,“朕打算修撰《大吴会典续编》,记录近年来的吏治、边防、河工之事,由你牵头,会同六部尚书共同编写,留传后世。”

谢渊躬身道:“臣遵旨,定不辱命。”

萧栎看着谢渊,忽然想起永熙帝临终前的话:“权臣不可信,故君不可近。”

可他现在明白,真正的帝王之道,不是“防”

,而是“用”

——用忠臣之心,安天下之民;用兄弟之情,固皇室之基。

他走到书架前,取出“谢渊南宫往来事”

的木匣,递给谢渊:“这匣档案,记录了你十七次为南宫请命的经过,朕留着它,既是监督,也是警醒。

如今,朕把它交给你,你自己处置吧。”

谢渊接过木匣,打开一看,里面的每一份文书都整理得整整齐齐,还有玄夜卫的勘验注脚。

他心中百感交集:“陛下,臣不敢处置,恳请陛下将它存入史馆,作为大吴君臣相得的见证。”

萧栎笑道:“好,就依你。”

数月后,《大吴会典续编》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

谢渊牵头,会同六部尚书,日夜操劳,将近年来的各项制度、重大事件一一记录,力求详尽准确。

乾清宫内,萧栎时常召谢渊入宫,商议编纂事宜,有时甚至留他一起用膳,君臣二人的关系愈融洽。

南宫的德佑帝也时常派人送来书信,与萧栎讨论经史,兄弟之情渐渐恢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日,萧栎与谢渊在御花园散步,看着满园春色,萧栎道:“谢卿,朕以前对你多有猜忌,让你受了不少委屈,你不会怪朕吧?”

谢渊躬身道:“陛下是帝王,猜忌是常态,臣怎会怪罪?况且,陛下最终选择信任臣,这就够了。”

萧栎点点头:“朕明白,帝王的孤独,在于无人可信;但帝王的幸运,在于能遇到像你这样的忠臣。

有你辅佐,大吴的江山,定能长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