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秘库深缄一卷书字字皆含君心殊(7 / 9)
久安。”
谢渊道:“陛下过奖了。
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真正撑起大吴江山的,是陛下的英明决断,是百姓的安居乐业。”
两人相视一笑,御花园内的花香,仿佛也变得更加浓郁。
成武七年,《大吴会典续编》编纂完成。
萧栎亲自为其作序,称“此编不仅为制度之录,更为君臣同心、兄弟和睦之证”
。
史馆将“谢渊南宫往来事”
的档案收入其中,作为《会典续编》的附录,供后世瞻仰。
这年冬,南宫传来消息,德佑帝偶感风寒,虽无大碍,却也让萧栎牵挂不已。
他命太医院院判亲自前往诊治,又命光禄寺加厚南宫的棉袍、增加炭火,特意叮嘱“不必事事奏请,务求太上皇安心休养”
。
谢渊奉诏前往南宫探视,见德佑帝斜倚在榻上,面色虽有些苍白,精神却尚可。
“谢卿来了。”
德佑帝笑着招手,目光扫过他身后跟随的玄夜卫校尉,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随即又恢复平和,“外面天寒,快坐。”
谢渊躬身行礼后坐下,递上太医院的药方:“太上皇,这是院判拟的方子,臣已命人煎好,趁热服下吧。”
德佑帝接过药碗,却未立刻饮用,只是摩挲着碗沿:“近来朝堂还好?瓦剌那边可有动静?”
“回太上皇,宣府卫已击退瓦剌袭扰,边防稳固。”
谢渊答道,“《大吴会典续编》的编纂也已近尾声,不日便可呈给陛下御览。”
德佑帝点点头,呷了一口药,轻声道:“栎儿年纪尚轻,朝堂之事,还要多劳谢卿辅佐。”
说罢,他从枕边取出一本旧书,递到谢渊面前,“这是永熙帝当年赐我的《贞观政要》,里面有些批注,或许对谢卿有用。”
谢渊接过书,指尖触到书页间夹着的一张薄纸,目光微顿——纸上是一行极淡的字迹,写着“旧部尚可联络”
,他心中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躬身道:“谢太上皇赏赐,臣定当悉心研读。”
离开南宫时,寒风凛冽,谢渊将那本《贞观政要》紧紧抱在怀中。
他回头望了一眼南宫紧闭的宫门,心中清楚:德佑帝虽身居南宫,却从未真正放下朝堂;那句“旧部尚可联络”
,既是试探,也是暗示,这平静的表象下,或许正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回到宫中,谢渊将探视情形一一禀报萧栎,唯独对书中夹纸之事隐去未提——他深知此事敏感,若贸然奏报,恐引萧栎对德佑帝的更深猜忌,反而激化矛盾;可若隐瞒不报,又恐日后生变。
思来想去,他决定先将此事压下,暗中留意南宫与外界的往来,再做处置。
萧栎听了禀报,眉头微舒:“兄长无碍便好。”
他顿了顿,又道,“近日礼部奏请,说太上皇的生辰快到了,想在南宫办一场小型庆典,谢卿觉得如何?”
谢渊躬身道:“陛下仁孝,此举既能全兄弟之情,又能彰显孝治天下,臣以为可行。
只是……需命玄夜卫暗中戒备,防止别有用心之人借庆典生事。”
萧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谢卿考虑周全。
此事便交你与礼部协同办理,务必周全稳妥。”
德佑帝生辰那日,南宫张灯结彩,却不铺张。
萧栎亲自前往祝寿,兄弟二人对坐饮酒,聊起儿时趣事,气氛融洽。
谢渊则率玄夜卫在校门外值守,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往来人等——他已命秦飞暗中排查了所有入宫祝寿的旧臣,确保无异常之人混入。
庆典过半,德佑帝借口更衣,退入内室。
不多时,一个身着内侍服饰的男子悄然走进,跪地低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