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秘库深缄一卷书字字皆含君心殊(2 / 9)
谢渊稍有不慎,这匣档案便是扳倒他的铁证。
三日后,御史台衙门外,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悄然停下。
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捧着一个锦盒,快步走进衙署,径直来到谢渊的书房。
“谢大人,”
张启躬身行礼,将锦盒递上,“周显大人命属下送来,说是陛下赐给大人的‘旧物’。”
谢渊正在批阅弹劾地方知府的奏疏,闻言抬头,接过锦盒打开——里面竟是他当年在黄河治患时,萧栎赐给他的那件狐裘。
狐裘已被精心打理过,毛锋顺滑,暖意依旧。
“陛下为何突然赐还这个?”
谢渊心中疑惑,指尖拂过狐裘上的针脚,忽然摸到一处硬物——狐裘内衬里,缝着一张薄薄的麻纸。
他不动声色地将麻纸取出,展开一看,上面是一行熟悉的字迹,正是周显的手笔:“丙字库有‘谢渊南宫往来事’档,陛下昨日亲往阅之。”
谢渊的心脏猛地一沉。
他瞬间明白:萧栎赐还狐裘,不是念及旧情,而是在“提醒”
他——你的一言一行,朕都了如指掌;你的那些“忠心”
,朕都替你“存着”
。
“替我谢过周大人。”
谢渊将麻纸揉成一团,塞进袖中,语气平静得听不出波澜,“回去告诉周显,就说我明白陛下的心意了。”
张启躬身告退,心中暗叹——谢大人果然聪慧,一点即透。
他却不知,谢渊此刻的平静下,是翻涌的寒潭:自己为南宫请命,皆是出于君臣之义、兄弟之情,从未有过半分私心,可在帝王眼中,这些竟都成了“需存档监视”
的把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人,”
兵部侍郎杨武推门而入,见谢渊盯着狐裘出神,疑惑道,“陛下赐还狐裘,是好事啊,您怎么反倒愁眉不展?”
谢渊将狐裘收起,道:“你觉得,陛下为何要在此时赐还这个?”
杨武想了想,道:“定是陛下念及大人治河之功,又想起德胜门的旧情,想缓和与大人的关系。”
“缓和?”
谢渊冷笑一声,“是敲打。”
他将周显的密示告知杨武,杨武脸色骤变:“陛下怎能如此?大人对大吴的忠心,天地可鉴!”
“帝王之心,本就深不可测。”
谢渊道,“我掌兵部兼御史台,权柄过重,陛下猜忌是常情。
这匣密档,既是监视,也是警告——让我别‘逾矩’。”
“那大人打算怎么办?”
杨武担忧道,“要不,您主动辞掉御史台的差事,以示无争?”
“不可。”
谢渊摇头,“御史台是监察百官的关键,若落入他人之手,李嵩旧党死灰复燃,朝堂必乱。
我若辞官,不是‘避嫌’,是‘示弱’,反而会让陛下觉得我心中有鬼。”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如今之计,唯有‘守本分’——军务上,尽心尽力,不让边防线出半点差错;监察上,不偏不倚,既不构陷忠良,也不纵容奸佞;至于南宫那边……以后少去,即便是送药,也要走光禄寺的明路,留下痕迹,省得陛下猜忌。”
杨武看着谢渊眼中的疲惫,心中一阵酸楚——这位为大吴出生入死的太保,如今竟要在“忠心”
与“避嫌”
之间苦苦挣扎。
玄夜卫丙字库内,周显正指挥校尉将“谢渊南宫往来事”
的木匣放入最深处的暗格。
暗格的门上,刻着“非帝谕不得启”
五个大字,锁芯是玄夜卫特制的“九转玲珑锁”
,只有萧栎的御赐钥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