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秘库深缄一卷书字字皆含君心殊(1 / 9)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会典?宪典志》载:“玄夜卫掌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凡有察举,皆密录归档,直达御前,非帝谕不得擅阅。”

谢渊治河归京复职,帝萧栎虽复用其权,然猜忌未消。

玄夜卫指挥使周显遵帝意。

将谢渊自南宫供给案以来十七次为故君请命的奏疏、手谕、密函汇编成册,封皮题“谢渊南宫往来事”

,藏于玄夜卫秘库。

此档非为治罪,实为“备桉”

——帝王既需倚重贤臣,又需提防权臣,一页密档,尽泄封建皇权“用而疑之”

的深沉算计。

秘库深缄一卷书,字字皆含君心殊。

十七陈请凝忠胆,百转疑肠绕帝枢。

暗录往来非为罪,明留痕迹只为虞。

最是朝堂无真意,恩威从来系君符。

乾清宫的烛火已燃至中夜,萧栎仍未就寝。

御案上摊着两份文书:一份是谢渊刚递上的《宣府卫边防加固疏》,言辞恳切,条陈分明,将九边布防的漏洞一一指出,附了详细的修补之策;另一份是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送来的密报,称“谢渊归京三日内,两度遣亲信往南宫送药,未见宫门便返,似避人耳目”

萧栎指尖在密报上“避人耳目”

四字反复摩挲,指节微微泛白。

他信谢渊的忠诚——德胜门之战,谢渊身先士卒,血染征袍;黄河治患,谢渊与民同苦,数月不归。

可他更怕这份忠诚背后的“威望”

:文官敬他执法不阿,武将服他用兵如神,连南宫的故君,都视他为心腹。

若谢渊有异心,振臂一呼,朝堂上下,有几人会站在自己这边?

“周显呢?”

萧栎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侍立殿外的周显连忙躬身而入:“臣在。”

“谢渊那十七次请命的记录,整理得如何了?”

萧栎问道,目光仍未离开御案上的文书。

周显心中一凛——自南宫供给案始,萧栎便命他暗中记录谢渊所有涉及故君的言行,从奏疏到私语,无一遗漏。

如今谢渊归京复职,帝王显然是要将这些记录“归档存证”

,以备不时之需。

“回陛下,已整理完毕。”

周显递上一个深棕色的木匣,“奏疏七道、手谕五道、密函三道、口谕记录两道,皆按时间排序,每一份都附了玄夜卫的勘验注脚,注明是否经御批、是否有旁人知晓。”

萧栎打开木匣,最上面是一份《南宫供给清单》底稿,墨迹已有些泛黄,正是谢渊当年违制拟写的那一份。

下面压着的,是他三请增供的奏疏,每一份的御批处,都写着“国库空虚,暂缓”

或“着礼部核议”

——这些都是他当年故意驳回的,如今看来,竟像是为今日的“猜忌”

埋下的伏笔。

“封皮题什么?”

萧栎合上木匣,问道。

“臣拟了三个,”

周显躬身道,“《谢渊南宫请命录》《太保故君往来档》《渊与南宫事》,请陛下定夺。”

萧栎沉吟片刻,道:“题‘谢渊南宫往来事’。

‘事’字最妙,不偏不倚,既非‘罪证’,亦非‘功绩’,只是记录罢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存入玄夜卫‘丙字库’,钥匙由你亲自保管,非朕亲笔谕旨,任何人不得借阅,包括你在内。”

“臣遵旨。”

周显接过木匣,心中明白,这匣密档,既是谢渊的“护身符”

,也是“催命符”

——若谢渊安分守己,这匣档案便永无见天日之时;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