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忠将潜通肺腑音亲信甘担斧钺险(2 / 5)
了大吴危局下“忠良不敢明联、皇室不便明应”
的历史细节,让“南宫困局”
不再是孤立的皇室悲剧,而是“忠良护主、皇室盼援”
的共生图景。
今唯述桓接密信半日之独角始末,不涉旁支,以细节显密信传递之险、读信忆旧之慨、藏图寄望之坚。
南宫的晨雾尚未散尽,殿内的炭盆只剩余温,青砖地透着若有若无的潮气,粘得人袍角沉。
萧桓坐在案前,指尖摩挲着一本翻得卷边的《大吴边军志》,书页上“玄夜卫北司掌边地密探,可潜递军情”
的注解,被他摸得亮——这是他困南宫后,唯一能找到的、与“外界联系”
相关的记载,每日翻几遍,像在给自己找个念想。
殿外传来极轻的脚步声,不是玄夜卫侍卫的重靴声,是布履踩在青砖上的“沙沙”
声,萧桓心中一动——是秦飞安排的人。
果不其然,殿门被推开一条缝,一个身着灰布短打的小吏探进头来,手里捧着一卷“城墙修补图纸”
,腰杆挺得笔直,却难掩眼底的紧张,是秦飞新提拔的玄夜卫文吏,前日递密报时见过一面。
“太上皇,”
小吏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被晨雾吞没,“秦大人令臣送‘城墙修补图’来,说南宫殿宇需修缮,可依此图调度工匠。”
萧桓点点头,目光扫过殿外——李嵩的眼线正站在廊下,背对着殿门,却时不时回头张望,显是在监视。
他接过图纸时,指尖触到小吏的手,那手心里全是汗,显是一路担惊受怕,怕被眼线现。
小吏退去后,萧桓将图纸摊在案上,假装翻看“城墙修补细节”
,眼角却留意着廊下的眼线。
图纸是工部常用的麻纸,边缘印着“工部营缮司”
的暗纹,画着南宫几处残破殿宇的修补方案,看起来与寻常公文无异。
可萧桓知道,秦飞从不会无缘无故送修补图——当年在山西,秦飞就是用“赈灾区域图”
的夹层,递来矿监私收赋税的证据,今日定是故技重施。
待廊下的眼线转身去巡视别处,萧桓飞快地将图纸翻到最后一页,指尖在“西配殿墙砖尺寸”
的标注处轻轻一抠——麻纸的夹层应声裂开,里面藏着一张更小的纸,是玄夜卫专用的薄麻纸,边缘还沾着点墨痕,显是仓促间藏进去的。
他小心地抽出薄纸,展开时,心脏不由得跳快了几分——是“边军操练图”
!
图上用墨笔细致地画着边军的操练场景:左侧是骑兵营,标注着“宣府卫旧部五千,习‘鸳鸯阵’”
,骑兵的甲胄上画着小圈,是岳谦部特有的“岳”
字纹;右侧是步兵营,写着“京师新兵三万,练‘长枪阵’”
,步兵身旁的火器旁标着“工部新造火铳,可连三弹”
;图的下方,还画着一条细线,标注着“粮道:江南粮饷五日可达宣府卫,玄夜卫死士护送”
。
萧桓的指尖落在“宣府卫旧部”
的标注上,忽然想起昔年自己亲赴宣府卫阅兵的场景——那时岳峰还在,率部列阵,甲胄映着晨光,喊“陛下万岁”
的声音震得山谷回响;岳谦站在父亲身边,还是个少年,却已透着军人的刚毅。
如今岳峰战死漠北,岳谦承父志,率旧部操练,图上的骑兵阵列,与当年岳峰训练的阵法几乎一样,连每队的人数都没改,这是岳家军的传承,也是大吴边军的魂。
他又看向“京师新兵”
的标注,想起秦飞密报里写的“谢渊每日亲赴校场,教新兵练枪”
,谢渊本是文官,却因战事练就一身武艺,安定门之战时,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