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逆党通胡焚火器欲胁天子降豺狼(5 / 7)
协同防务,瓦剌游骑见边军防备森严,再也不敢靠近。
张毅(正二品工部尚书)派周瑞(正三品工部侍郎)赶造火器,送火器百门、滚木千根、箭万支到九门。
周瑞对谢渊道:“谢太保,这些火器都验过了,威力比之前的大;滚木也用的是硬木,能砸坏瓦剌的骑兵。”
谢渊看着新火器,点头道:“有这些器械,再加上兵卒们的本事,京师固若金汤。”
周瑞道:“工部还会继续造,确保九门的器械充足;火器库也加派了京营兵卒守护,防奸佞破坏。”
周显(从一品玄夜卫指挥使)完善玄夜卫制度:“玄夜卫探案,需双人记录,证据需三人核验,防止伪造;暗探若与奸佞勾结,斩立决!”
秦飞道:“周指挥使,这样能防止玄夜卫内部出问题,石迁的事再也不会生了。”
周显点头:“玄夜卫是陛下的耳目,必须干净可靠,才能查奸佞,护京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京师国子监的学子们写文章歌颂萧桓“拒降守国、除奸安边”
,还把文章刻在石碑上,立在国子监门前。
国子祭酒(从四品)对学子们说:“陛下英明,忠臣得力,咱们才能有今日的安稳——你们日后为官,也要像谢太保、郑御史那样,忠君爱国,清正廉洁,绝不向外敌低头。”
学子们齐声喊:“忠君爱国,拒敌守土!”
夏去秋来,京郊秋粮丰收,户部收购秋粮十万石,一部分补充京师粮仓,一部分运去边地。
陈忠奏报萧桓:“陛下,今年秋粮丰收,军粮充足,九边和京师的兵卒,明年都能吃饱饭了!”
萧桓笑着说:“好!
陈尚书,你要管好粮仓,别让粮受潮、别让鼠咬,确保军粮万无一失。”
陈忠躬身:“臣遵旨!”
谢渊巡边时,见大同卫的粮囤堆得齐城楼高,兵卒们捧着新粮,脸上满是笑意,心里松了口气——边军足食,才能安心守边,京师才能安稳。
谢渊命边军加强演练,大同卫、宣府卫定期举行联合军演,练“骑兵突袭”
“火器防御”
等战法。
陈安对兵卒们说:“瓦剌虽退,却仍在漠北窥伺,咱们要练强本事,就算他们再来,也能把他们打回去!”
兵卒们练得热火朝天,箭声“嗖嗖”
,火器声“轰轰”
,在边地的秋日里,透着几分威严。
谢渊看着演练的兵卒,对陈安道:“明年春,咱们再从京营调五千兵来边地,加强防务。”
李嵩组织全国官员考核,将“是否拒敌守土”
“是否清正廉洁”
作为重要标准,优者升阶,劣者罢黜。
张文(正三品吏部侍郎)道:“李尚书,这次考核后,官场更清明了,再也没人敢像石迁那样通敌劝降了。”
李嵩点头:“是啊,只有吏治清明,官员忠勇,才能让百姓安乐,江山稳固。”
郑恒因考核优良,再升御史台御史中丞(正五品),他握着新的官印,想起去年夏弹劾石迁时的忐忑,如今却多了几分坚定——御史的笔,不仅能弹劾奸佞,更能为国家立心。
谢渊撰写《大吴守国录》,详细记载拒降劝降、除石迁之谋的过程、京师与边地防务的要点,奏请萧桓颁行九边。
录中写道:“守国之道,在拒敌、在除奸、在安民。
拒敌则社稷无外患,除奸则朝堂无内忧,安民则天下无动荡。”
萧桓命内阁将《守国录》抄送六部九边,令“边将研习,仿京师之法,固边地防务”
。
京师百姓在正阳门内摆宴庆祝,街上挂满红灯笼,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商贩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