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逆党通胡焚火器欲胁天子降豺狼(4 / 7)

加入书签

,松了口气——他们冒死弹劾,终于换来了正义。

刘焕道:“郑御史,咱们没做错,这就是奸佞的下场!”

郑恒点头:“是啊,若不是谢太保、秦指挥使他们,咱们怕是还弹劾不了他。”

刑场旁的茶摊上,老人们聊着去年瓦剌围京的惨状,如今见石迁伏诛,都笑着说:“陛下英明,谢太保忠良,咱们京师能安稳了!”

秦飞率玄夜卫清查石迁旧党,抓获镇刑司旧吏三十余人、诏狱署小吏十五人、粮吏八人,皆按罪处置——通敌者斩,附和者贬,包庇者流。

“谢太保,”

秦飞奏报,“石迁的党羽已清得差不多了,镇刑司现在由玄夜卫暂管,等陛下任命新提督。”

谢渊点头:“辛苦秦指挥使。

镇刑司掌密探,必须由清正之人掌管,绝不能再出石迁这样的奸佞。”

李嵩(正二品吏部尚书)考核官员,罢免与旧党有牵连者二十余人,擢升郑恒、刘焕等忠良御史,朝堂风气为之一清。

陈忠(正三品户部侍郎)追回被王庆私扣的三万石粮,一部分补充九门粮囤,一部分运去边地。

“谢太保,”

陈忠奏报,“粮已追回,边军卒们再也不用怕缺粮了。”

谢渊道:“辛苦陈侍郎。

以后调粮,必须严格按‘兵部勘合+户部司印’双证,再不能让奸吏钻空子。”

李默(从三品宣府卫副总兵)递来捷报:“瓦剌游骑见边军防务加固,粮饷充足,已退回漠北深处,年内再无袭边之意。”

萧桓颁《拒降守国诏》,颁行全国:“朕承祖宗基业,抚有万方,京师乃社稷根本,百姓乃天下之基。

瓦剌也先劝降,欲陷朕于不义,陷百姓于水火,朕宁死不从!

自今而后,凡言降者斩,凡通敌者诛!

朕与京师百姓共存亡,与大吴江山共存亡!”

诏书贴在正阳门内,百姓们围读,欢呼雀跃:“陛下圣明!

咱们绝不降瓦剌!”

周老汉(德胜门乡勇教头)带着乡勇们跪在诏书前,喊:“陛下圣明!

俺们定守住德胜门,不让瓦剌来犯!”

萧桓下旨,表彰谢渊、秦飞、郑恒等忠良:“谢渊护国安民,封‘忠国公’,加‘太傅’衔;秦飞查案缉佞,升玄夜卫指挥使(从一品);郑恒弹劾奸佞,升御史台侍御史(从六品);刘焕、张启等各赏银百两、绸缎十匹。”

谢渊跪在殿上,躬身道:“陛下,臣不敢受‘忠国公’之封——除奸佞、拒劝降,乃臣之本分,非臣一人之功。”

萧桓扶起他:“谢太保,这是你应得的!

若没有你,京师恐已陷,百姓恐已遭屠戮。

你若不受,朕心难安!”

夏季的天坛,香火缭绕。

萧桓率百官祭天,告“石迁通敌劝降之罪已诛,旧党余孽已清,边地安稳,京师无虞”

祭文里写道:“赖天地护佑,忠良用命,奸佞伏诛,社稷安靖。

朕愿与百官百姓,共守大吴江山,永拒外敌,永保太平。”

谢渊、李东阳、李嵩等百官跪拜天坛前,声音齐整:“愿大吴永固,百姓安乐!”

祭天结束后,萧桓对谢渊道:“谢太保,明年夏祭,朕要亲率百官来天坛,告祭先帝,让先帝知道,大吴的忠良,从未辜负祖宗。”

大同卫守将陈安(此前被石迁诬陷下狱)回到边地,立刻整顿防务,补粮饷。

兵卒们见陈安复职,粮饷也到了,士气大振,每日加紧练兵。

陈安对兵卒们说:“陛下拒降守国,咱们定要守住大同卫,不让瓦剌来犯,对得起陛下的信任!”

李默从宣府卫调兵五千,支援大同卫,两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