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不纳一钱心自正清风长绕府衙台(2 / 4)
南稳定。”
谢渊正在翻阅丝绸商账簿,头也未抬:“钱千户是来替王敬之施压的?”
他取出一本账册,“这是玄夜卫查到的,王敬之每月从丝绸商处得‘分成’三千两,其中一成送你,要不要念念?”
钱彬脸色骤变,悻悻而去。
三日后,苏州府衙门前人声鼎沸。
石匠们连夜凿好的青石碑立在朱漆大门左侧,碑面打磨得光滑如镜。
谢渊亲自研墨,松烟墨在砚台中研磨出细腻的墨汁,他提笔蘸饱,手腕悬起,笔尖在碑面落下第一笔:“臣食君禄”
四字刚劲有力,墨汁顺着石纹缓缓晕开。
围观的吏员百姓屏息凝神,只见他笔走龙蛇,碑文一气呵成:“臣食君禄,已足养亲;民脂民膏,分文不取。
凡送礼者,勿谓言之不预;受贿者,难逃国法严惩。”
最后一笔落下,谢渊将狼毫笔搁在砚台,墨滴在碑面凝成一点,宛如铁星。
他转身时,额角已渗出汗珠,玄色官袍后背被汗水浸湿。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织户颤巍巍走上前,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未干的墨迹,浑浊的眼睛里滚出泪珠:“活了六十载,见多了官老爷收礼收到手软,从没见过把‘不收礼’刻在碑上的!
这字摸着硌手,却暖人心啊!”
谢渊扶住老织户的胳膊,声音沉稳如碑:“老人家,这碑不是给我谢渊立的。”
他扬手指向围观的百姓,“是给天下贪官立的警钟!
百姓的一针一线,比黄金白银贵重百倍,当官的拿了,就是欠了百姓的血债,迟早要连本带利还回来!”
人群中爆出雷鸣般的喝彩,有年轻织户高喊:“谢大人说的是!
我们的绣线沾着血汗,贪官不配碰!”
王敬之躲在府衙后堂,透过窗缝看着门前的盛况,手指死死攥着茶盏,青瓷盏沿被捏出指痕。
“反了!
反了!”
他低声咆哮,身旁的幕僚忙劝:“大人息怒,谢渊这是故作清高,咱们从长计议。”
王敬之猛地将茶盏掼在地上:“他立碑骂我贪腐,我岂能坐以待毙?”
当晚,他便召来几个常年依附官府的劣绅,塞给每人五十两银子:“你们联名写诉状,告谢渊矫诏拒礼、藐视官场规矩,把状子递到镇刑司钱千户那里!”
劣绅们连夜写好诉状,次日一早就送到镇刑司江南千户所。
钱彬展开诉状,见上面罗列着“谢渊立碑自夸,动摇官心”
“无故拒收节礼,显是挟私报复”
等罪名,嘴角刚要勾起冷笑,却瞥见信封里夹着的密信——是随侍巡江南的萧桓亲笔所书:“陛下嘱谢卿整饬江南吏治,凡阻挠查案、包庇贪官者,以抗旨论。”
钱彬的手猛地一抖,诉状飘落在地,他盯着“抗旨论”
三字,后背沁出冷汗。
幕僚低声问:“千户,这状子受理吗?”
钱彬一脚踢翻案几:“受理个屁!
谢渊要查谁,就让他查!”
一计不成,王敬之又生一计。
他以“江南乡绅联谊会”
的名义设下宴席,遍请苏州有名望的乡绅富商,特意派轿子去府衙请谢渊。
谢渊接到请柬,见上面写着“备薄宴为大人洗尘,呈地方特产共商民生”
,冷笑一声对来人道:“回复王知府,宴席我去,但特产不必备,我自带吃食。”
赴宴那日,谢渊果然空着手来,玄夜卫校尉赵勇提着个粗布包袱紧随其后。
王敬之在门口迎客,见谢渊一身素袍,身后校尉打开包袱,里面竟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糙米饭,米粒间混着几颗豆子。
“谢大人这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