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2 / 3)
口有蜜、腹有剑"
之语,必朱笔圈注三遍。
昨与韩王之子论及言官风习,臣举贞观魏徵犯颜直谏、天宝杨国忠阻塞言路为例,叹曰:"
人心似镜,可照忠奸,亦藏鬼蜮。
"
今科道官多畏惮权贵,言事多涉皮毛,望陛下仿太祖朝设"
登闻鼓"
旧制,许百姓击鼓起复,令御史巡按携《风宪条例》入州县,重治"
官官相护"
之弊。
圈禁七载,臣遍查《禹贡》《齐民要术》,于水利、赋税多有批注。
见韩王之子萧柠苦思河南水患,臣告以"
疏堵兼施"
之法:仿李冰治水设"
鱼嘴分水"
,于黄河险段置"
埽工签桩"
,并录成祖朝《治水图经》关键页相赠。
又念及江南赋税苛重,商户多有"
一货三税"
之苦,臣批注王莽"
五均六筦"
之失、张居正"
一条鞭法"
之得,望陛下敕户部重定商税则例,罢除"
无名之赋"
。
臣自知身犯天威,不敢妄言时政,唯见韩王之子心怀黎庶,故倾囊相授。
所辑《通鉴批注》三册,扉页题"
常拭心镜,莫让尘埃蒙了尧舜之姿"
,实乃罪臣毕生警言。
今斗胆恳请:
将批注存入内阁书库,许翰林、科道官参阅,以广圣聪;
准韩王诸子入宗人府听政,臣当以"
民本任贤"
为纲,辅其明辨是非;
开罪宗子弟习业之禁,许罪臣收授宗学幼童,传《诗》《书》以养仁心,授《周礼》以明礼法。
臣闻"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虽身如残烛,犹望微光能照青史一角。
伏愿陛下以尧舜为范,以桀纣为戒,常临文华殿与儒臣论道,广开言路以通下情,则天下幸甚,宗社幸甚!
臣萧栎诚惶诚恐,顿再拜,谨以血书"
忠"
字于疏末,明心迹不二。
德佑十年孟夏月圈禁重华宫罪宗萧栎血书上
德佑十年孟夏四月,宗人府重华宫的铜缸生满绿苔。
成王萧栎坐于楠木书案前,素衣袖口磨出细密的毛边,指腹抚过《吴律政要》卷三"
宗室圈禁条例"
,朱砂批注在烛火下泛着暗紫——那是三年前韩王次子萧湜携《荒政辑要》问政时,他以紫毫笔补注的《周礼?秋官》疏义,"
以圜土聚教罢民"
八字旁,另附小字:"
圈禁非罚,乃教也,然需开读书之路。
"
檐角铜铃骤响,震落东墙浮灰。
萧栎抬眼望见石缝中渗出的水痕,竟在砖面形成蜿蜒纹路,恰似七年前九王夺嫡时的北境地图。
他下意识摸向案头断簪——去年深秋,正是用这枚金镶玉簪刻下"
民为邦本"
四字,至今第三笔"
邦"
的竖钩处,仍凝着暗红血垢,与《吴律》"
血书鸣冤"
条目的配图如出一辙。
"
启禀王爷,"
值房老吏隔着铁栅躬身,"
未时三刻,三旗营马队过东华门,马蹄击磬声三长两短,合《大驾卤簿图》中宗室急讯的密符。
"
他腰间褪色的鹿皮腰牌晃出半幅,牌面"
宗人府"
三字的贴金已剥落如霜,露出底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