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1 / 3)

加入书签

卷语

《吴史?宗室列传》载:德佑十年,成王萧栎圈禁重华宫七载,日以批注典籍为业,于《资治通鉴》扉页手书"

权力如河,人心似镜"

八字,笔力透纸,宛如刀刻。

其时储君之争复起,宫墙内外波谲云诡,而罪宗之身犹怀社稷,青灯之下遍注《荒政》《刑统》,字里行间皆见"

民为邦本"

之思——此等风骨,非关权柄,只系苍生,诚如《尚书》所云:"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

当新的权力漩涡在紫禁城翻涌,成王于宗墙之内窥破的,恰是九王夺嫡轮回中,唯一不变的治世真章。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德佑十年孟夏,宗人府重华宫的铜锁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成王萧栎隔着铁栅望向天际,见东华门方向灯笼连成红线,恰如七年前九王夺嫡时的血色残阳。

案头《吴律政要》摊开在"

宗室圈禁条例"

,他用断笔在"

不得与外臣交通"

条下批注:"

禹囚夏台,文王拘羑里,圣人犹不免,何况罪宗?"

墨痕渗入纸纹,与三年前韩王次子萧柠问政时留下的茶渍重叠,恍若时光在此处打了个褶皱。

檐角铜铃忽然叮咚,惊起栖在"

正大光明"

残匾上的寒鸦。

萧栎抚过石墙上深浅不一的刻痕,最早的"

戒贪戒争"

已被青苔覆盖,最新的"

民为邦本"

还渗着血渍——那是上月用指甲刻的,为的是让来问政的萧柠看清笔画走向。

值房老吏轻叩栅门,腰间宗人府腰牌的穗子已褪成灰白,与七年前玄夜卫抄家时的金穗形成刺目对比。

"

顺天府邸报说河南蝗灾。

"

老吏压低声音,笏板轻触栅条出审案般的脆响,"

韩王府长史今早递来半块玉珏,珏底刻着黄河堤工图"

萧栎摆摆手,目光落在《资治通鉴》卷的"

权力如河"

题字,旁注的"

覆舟者终为舟覆"

墨迹未干,那是昨夜听闻御史台弹劾某王结纳边将时添的。

他知道,新的储君之争,正随着暮春的风沙,悄然漫过紫禁城的琉璃瓦。

宗人府罪宗萧栎敬呈治国疏

德佑十年孟夏月圈禁重华宫臣萧栎稽顿再拜

臣罪身久羁宗人府,荷蒙天恩未即赐死,日以《资治通鉴》为枕,夜对青灯批注典籍。

虽身如笼中雀,心犹系苍生计,今斗胆将积年心得辑录成帙,托韩王府长史转呈御览,伏望陛下念及骨肉亲情,略察罪臣拳拳之心:

臣批注《通鉴》至商汤放桀、武王伐纣事,未尝不掷笔长叹:"

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

昔成汤祷雨于桑林,剪断爪以代万民,故能载舟;桀纣以天下奉一人,酒池肉林而致覆舟。

臣于卷题字"

权力如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实因见近年水旱频仍,而地方官多匿灾不报,致饥民转徙。

今韩王次子萧柠来问政,臣告以"

民为贵,社稷次之"

,劝其陈请陛下重修《荒政条例》,定州县报灾限期、勘灾细则,此乃固本之基。

批注至李林甫专权、牛李党争事,臣每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