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4章 毁容(3 / 5)
sp; 第一问:“你们为何称我们为‘狄’?这个字带着犬旁,是侮辱。”
她答:“因为从前的统治者需要敌人,好让百姓团结在他们身后。他们把远方的民族叫做‘戎’‘狄’‘蛮’‘夷’,不是因为你们野蛮,而是因为他们害怕未知。但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命名??不靠征服,靠理解。”
第二问:“如果我把马刀放下,你们会给我们土地、水源和孩子读书的机会吗?”
她取出一幅地图,铺于毡上:“这里有废弃的屯田,有闲置的学堂。只要你愿意签一份‘共问盟约’,十年内互派学生、交换书籍、共同治理边界资源。你不做属国,也不做敌人,而是邻居。”
第三问最轻,也最重:“你说的一切,是真的吗?还是等我们放下武器后,就会被吞并?”
她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铃花标本,递给对方:“这是我老师留下的。他曾告诉我,真正的信任,不是来自誓言,而是来自持续不断的提问与回应。你可以随时派人来问,我们会一直回答。不信,就继续问,直到信为止。”
铁翎凝视那朵干枯的小花,忽然笑了。他拔出腰间短刀,割下一缕头发,放入花中,交给使者:“带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我们愿意试一次??不是投降,是同行。”
自此,北境百年未有大战。两国设立“边界问亭”,每月开放一日,百姓自由往来,提出疑问,寻求解答。孩童互教语言,老人共述历史,士兵放下弓弩,坐在一处讨论“什么是家”。
而在南方,那位曾在疫区设立“问疫台”的医女,如今已成为太医院首位女御医。她主持编纂《万病源考》,主张“病根不在体表,在人心闭塞”。她常对学生说:“一个不敢问‘为什么会生病’的社会,迟早会生大病。”
她推动设立“民间问医制”,允许任何人向官方提交健康疑虑,由专人记录并公开研究进展。一年之内,全国上报疑难病症逾十万例,其中三十七种新疾得以提前防控。连皇帝也感叹:“昔日以为医者治病,今方知,问者防病。”
时光流转,又逢春分。
这一年的“共问朝会”格外不同。皇帝宣布退位,禅让于民选议政院,自号“太上问道者”,每日静坐观礼,不干预决策,唯在年终提出三个问题,供全国辩论。金銮殿正式更名为“问理堂”,匾额由当年那位卖糖葫芦梦想的老太监亲笔题写。
更令人震撼的是,七颗光球中的核心之一??“我可以改变吗?”突然升空,化作流星,划破长空,坠落在东海之滨。当地渔民发现,落地之处涌出清泉,泉水中浮现出一片晶莹石板,上面镌刻着无数未曾见过的文字,似是某种古老预言。
学者们赶赴现场,研究数月,终于破译部分内容:
>“当第七问被真正理解之时,
>问者将不再需要引路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光,
>每一颗心都是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