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公粮岁月里的人间烟火(3 / 4)

加入书签

后,纷纷抄近路,朝着粮站的方向奋力奔去。

一进入粮站,大家便抢先把稻箩担子歇在磅前排队,等待检质。

一路上的负荷前行,让他们累得气喘吁吁,热得口干舌燥。

上了年纪的老农们索性靠在墙角的阴凉处,用草帽子不停地扇风,试图驱散身上的燥热;年轻人们则迫不及待地跑进粮站厨房里,在水缸里舀起一瓢凉水,“咕咚咚”

地灌进胃里,瞬间缓解了口渴与燥热;还有些人跑到粮站相熟的人房间里,倒上一杯茶水,慢慢品味,稍作休息。

粮站的大院里,早已挤满了交公粮的农民,热闹非凡。

生产队队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人员安排,指派生产队会计带领中老年人排队交粮,而其他的劳力则一律返回,准备再挑一担稻谷前来。

站内站外,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入库的粮食检质过程非常严格,一般要经过“翻晒、过躺筛、风扇吹、风扬”

等几道严格的检质关。

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农民们的质朴与认真,也凝聚着粮站工作人员的严谨与负责。

稻谷潮湿的,需要在晒场上反复翻晒,直到达到合适的干湿度;稻谷中有尘土的,要用躺筛仔细筛除渣滓;稻谷中有硬壳叶的,要用木质风扇机吹掉瘪谷;在起风的天气,还会采用风扬的方法进一步除杂质。

只有达到标准的稻谷,才能够排队过磅,进入仓库。

偌大的粮站大院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检质的、划价的、司磅的、开票的、灌包的、上仓的、过风扇的,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人们的交谈声、机器的轰鸣声、稻谷流动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的收购公粮的景象。

在粮站大院里,来自四面八方交公粮的农民们聚集在一起。

人们的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一旦邂逅熟人,就像阔别重逢的亲人一般。

大家有的相互寒暄,问候彼此的生活近况;有的坐到粮站的阴凉处,悠闲地叙叙家常,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成群地坐在一起聊天,彼此有着聊不完的话题,说不尽的家常话。

那谈笑风生的场面,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令人动容。

对于上午交不掉公粮的生产队,会留下几人在粮站看守稻谷,其余人都各自回去。

到了中午,跟着过来的妇女们便会在外面的空地上忙碌起来,生火做饭。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便做好了,她们将饭菜送进粮站,给看守稻谷的人食用。

一到中午吃饭的时间,粮站办公室的走廊上便站满了捧着碗吃饭的农民,大家一边吃饭,一边交流着上午交公粮的情况,氛围和谐而温馨。

中午天气炎热,粮站职工需要午憩一小时。

此时,那些看守稻谷的农民们也趁机休息。

他们有的像城隍庙的菩萨一样,东倒西歪地躺着;上了年纪的老人眯着眼睛,靠在墙角,嘴巴微微颤动,不一会儿便鼾声如雷,进入了梦乡,仿佛在这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忘却了一天的疲惫。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交公粮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小插曲。

如果有人与粮站的某个员工关系不错,在交公粮时就有可能获得优先检质的机会,适当安排提前过磅。

这偶尔会引一些矛盾,有时几个生产队为了争夺过磅的先后顺序,互不相让,三句话不投机,双方社员便会操起手中的扁担,大打出手。

一时间,扁担挥舞,稻箩满天飞,现场混乱不堪,水都泼不进去。

还有时,会因检质和划价存在争议,年轻社员们据理力争,与检质员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情绪激动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