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边疆大捷!(2 / 10)

加入书签

bsp;  “英国公张辅呢?”耶律洪基诧道。

    “据说是重病缠身,无力掌兵。”耶律那也上报道。

    这种关乎掌兵者更替的消息,并不是什么秘密。

    耶律洪基了然。

    耶律那也继续道:“至于雁门谷,大概是布置了八九万兵力。其中,两万左右是在布置在雁门谷两翼的制高点,五万左右就在谷口镇守。”

    “其余的几万兵卒,一部分镇守于大后方的雁门关,一部分散开堵住了其他的一些小型关隘。”

    “嗯。”

    耶律洪基点了点头。

    百年国祚,辽、周二国没少争斗杀伐,对于关隘的攻、守重点,都已是了如指掌。

    雁门谷两翼布兵,这是非常常见的布局方法。

    一旦大军盘踞于制高点,以高打低,就很容易博得优势。

    当然,破局也简单,让一部分铁骑行军两翼,退敌即可。

    也因此,雁门谷有人布局镇守,并未让耶律洪基有半分退让亦或是绕路的意思。

    无它,有人镇守才是正常,没人镇守那才是有问题。

    耶律洪基沉吟着,注目于武将中的一人:“耶律仁先,若是给你六万铁骑,可有过雁门谷、破雁门关之策?”

    有着李谅祚遭到阵斩的先例,耶律洪基却是没有披甲上马厮杀的意思。

    相较于上马厮杀来说,还是缩在应州布局更安全一些。

    不过,应州和雁门关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行军布兵,最为忌讳的就是“遥控”指挥。

    大致方向可以商讨布置,但细枝末节的发挥,还得是以应机立断为主。

    为此,晋王、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自然就成了“暂时性”的主要指挥者。

    耶律仁先一步走出,心头早有稿腹:“若是六万铁骑,可让一万铁骑行军东西两翼,率先两刻钟行军,退却两翼敌军;

    余下五万铁骑,着五千为先锋军,率先行军一刻钟,以清理河谷途中可能存在的火墙、大坑、铁钉等陷阱。余下四万五千大军,四万大军为行军主力,通行峡谷,五千大军负责垫后,以备不患。”

    “大军行至谷口,立刻转而布下阵型,齐齐冲锋,便可破敌通过雁门谷。”

    作为重要关隘之一,雁门关至今尚未被破过,但雁门谷的通过方法,却是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成熟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