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全力破解高维(2 / 5)

加入书签

零度维持稳定。‘观察球’内部背景量子涨落处于预期阈值。”李艳的声音透过内部通讯频道传来,冷静依旧,但孔方佳能听出那细微的颤抖。她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快地划过,调出最后一遍检查清单,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项数据。略显丰腴的脸颊在屏幕冷光下显得有些苍白,但眼中的光芒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炽亮。

“维度关联探针阵列校准完毕,冗余度百分之三百。‘选择器之环’能量聚焦精度达到设计标准,误差低于10^-20米。”孔方佳接口道,他的声音沙哑,带着连日熬夜的疲惫,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入钢铁般坚定。

他深邃的目光紧紧盯着中央最大的光屏,那上面显示着目标区域的复杂坐标参数。他下意识地抬起手,轻轻按在李艳的后腰上,一个细微的、充满支撑意味的动作。李艳没有回头,但身体微微向他靠拢了一丝。

实验室四周的观察区内,被严格筛选出的“视界守卫”核心团队成员们屏息凝神,透过厚重的防辐射玻璃墙注视着这一切。每一位都是相关领域的顶尖天才,他们脸上交织着激动、恐惧、以及见证历史的敬畏。没有人交谈,甚至很少有人眨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启动‘弦球之眼’第一阶段:四维视角下的二维弦面扫描验证。”孔方佳下达了指令,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内回荡。

低沉的嗡鸣声陡然提升了一个音调。“观察球”内部,被极致约束的能量场微微亮起,在目标区域——一个被束缚在球心、仅由几个原子构成的基准点——制造出极其微弱的可控量子扰动。

主屏幕上,那片灰色的噪点瞬间发生了变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涟漪荡漾开来。但这次,在“弦球之眼”强大的多维关联探测能力下,呈现出的不再是“弦面之眼”那无数放射状的二维弦面森林。

算法在“河图洛书-改”的疯狂运算下,艰难地构建并拼合着从无数角度探测到的关联信息。最终,一个模糊的、不断动态变化的圆形平面结构被勾勒出来!

这个“圆”并非几何学上的圆,而是由无数难以计数的、相互交织、闪烁、生灭的二维弦面共同构成的、在四维数学模型中投影出的边界!它代表着从某个特定的四维观察方向“看”下去,那个三维目标点所有可能的二维弦面演化路径的集合投影!

“成功了…我们真的…看到了四维视角下的二维弦面集合…”一位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在观察区失声喃喃,双手死死抓着自己的头发,眼中充满了颠覆认知的震撼。

这证实了他们的理论推演:在四维视角下,一个三维点的所有二维弦面可能性,会呈现为一个“圆”状的平面结构。这个“圆”的每一个“点”,其实都对应着一条特定的二维弦面。

“记录数据!分析结构稳定性与波动模式!”李艳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急促地下达指令。控制室内响起一片密集的键盘敲击声和数据传输的轻鸣。

接下来数小时,团队重复了多次二维弦面扫描验证,不断调整参数,优化算法。每一次,“弦球之眼”都稳定地呈现出了那个由无数弦面构成的“圆”。他们对这个四维视角下的二维结构越来越熟悉。

然而,所有人的心都悬着,因为真正的挑战即将到来——尝试观察并理解三维弦球。

“准备第二阶段:三维弦球观测尝试。”孔方佳的声音打破了短暂的间歇,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实验室内的气氛瞬间再次绷紧至极限。

理论模型表明,一个三维空间点在四维视角下的所有可能性,不应再是一个二维的“圆”,而应是一个由无数二维弦面(每个弦面又代表无数一维弦的可能性)在更高维度上叠加、交织构成的、无限复杂的球状结构——“弦球”。这个“弦球”的每一个“点”,都代表着该三维点的一种终极现实可能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