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全力破解高维(3 / 5)

加入书签

想要观测到它,需要“弦球之眼”从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四维角度方向,同时对目标点进行关联探测和信息整合,这对比二维扫描,计算量和复杂度呈指数级爆炸增长。

“注入强约束靶原子团。提升探测阵列功率至百分之四十五。启动全角度关联扫描协议…”孔方佳一连串命令下达,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被他毫不在意地擦去。

李艳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协调着各个子系统的配合,确保能量供给和散热系统能跟上这恐怖的需求。

“河图洛书-改”量子超算阵列的轰鸣声达到了顶峰,甚至盖过了实验室的主嗡鸣,散热系统喷出灼热的气流,仿佛这台地球最强大的计算机也即将不堪重负。

主屏幕上,那个代表着目标点的“圆”开始剧烈地扭曲、抖动、变形!无数新的数据流疯狂涌入,算法拼命地试图理解和重构这些来自更高维度的信息碎片。

屏幕上的图像变得极度混乱,色彩超出了人眼识别的范围,结构违背了一切欧几里得几何,仿佛无数个“圆”在同时旋转、穿透、撕裂、又融合!强烈的视觉污染让观察区的许多科学家忍不住移开目光,感到阵阵眩晕和恶心。

“稳定住!过滤掉背景噪声!聚焦核心信号!”孔方佳低吼着,眼睛死死盯着那团疯狂变化的混沌,试图从中找出规律。李艳咬着下唇,迅速调整着信号处理参数,试图从这信息的泥石流中剥离出有价值的金粒。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屏幕上的图像时而变成无法理解的雪花,时而崩溃回二维的“圆”,时而彻底黑屏。

就在众人几乎要被挫败感淹没之时,李艳突然灵光一闪:“佳哥!会不会是我们的算法底层架构问题?我们一直试图用三维的拓扑模型去强行‘理解’和‘可视化’四维数据?这就像试图用平面的地图去完美描绘一个球体!”

孔方佳猛地一怔,随即眼中爆发出精光:“没错!我们需要的不是‘理解’,而是‘映射’!放弃强行构建直观图像!直接处理多维关联数据流,用纯数学表达!用…用那个我们之前讨论过的‘希尔伯特投影簇’模型!”

团队立刻行动起来,改变算法策略。屏幕上不再试图显示“图像”,而是变成了瀑布般奔涌的、极度复杂的数学符号和方程流,速度之快远超人类阅读极限。

突然,超算的负载似乎骤然减轻了一些,那疯狂的数据流变得略微有序了一些。“我们…我们好像抓住它了…”一位负责监控数据流的数学家声音颤抖着说,“虽然无法‘看到’,但数学模型显示…目标点的量子态关联信息,正符合一个…一个无限复杂、处于叠加态的…多维流形结构!其数学特征…与理论预测的‘弦球’模型高度吻合!”

实验室里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抽气声。虽然无法用眼睛看到,但他们通过数学语言,第一次“触摸”到了那个代表着一个三维点所有可能性的、四维视角下的“弦球”!

这种“触摸”是间接的、抽象的,却同样震撼人心。它意味着,在那个目标点,存在着无数种可能的现实,它们同时叠加存在,等待着被“选择”。

短暂的狂喜之后,孔方佳和李艳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更深沉的凝重。下一个步骤,才是真正触及神之领域的禁忌——尝试进行“选择”,让这个“弦球”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现实。

这就像双缝实验的终极版本。在不进行观察时,光子同时通过两条缝,呈现波动性;一旦进行观察,它就“选择”只通过一条缝,呈现粒子性。而这个“弦球”,代表着光子可能通过的所有路径、可能落在屏幕上的所有位置,以及其他所有无限的可能性总和。主动“选择”,就是强迫这无限的可能性瞬间坍缩为唯一的一个事实。

“启动第三阶段:主动选择实验。”孔方佳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