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并州危(3 / 4)
sp; 使者郑重收下,叩首辞行。
归途之中,他反复翻阅那本《存问录》,直至某一页停下??上面写着:
>“嘉和十二年春,伊州七岁幼童李小禾问:‘先生,既然人人平等,为什么奴婢要跪着说话?’
>师答:‘因为有些人忘了站起来。’
>次日,小禾携扫帚一把,立于书院门前,逢人便递,曰:‘请大家帮我扫掉这座跪了千年的台阶。’
>三日后,石阶尽拆,改建平台,名为‘起步台’。”
使者泪流满面。
与此同时,京师皇宫内,新帝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当他看到伊州使者呈上的《存问录》时,久久凝视,最终提笔朱批八字:“此书胜于万卷律令。”
此后五年,朝廷陆续颁布新政:废除贱籍、设立民议局、开放科举予女子与外邦学子、建立全国书院监察制度以保学术独立。每一项背后,都能找到《存问录》中的原始提问。
而伊州书院,依旧每日晨钟暮鼓,弦歌不辍。
某年冬雪之夜,李延宗病卧榻上,气息微弱。满堂弟子守候在外,无人哭泣,只轮流诵读《共治札记》。至第三卷“教育篇”时,他忽然睁眼,望向窗外漫天飞雪。
“像不像……当年西域的沙尘?”他喃喃道。
赵明修俯身倾听。
“不,”老人笑了,“那时是黄沙蔽日,如今是白雪覆野。干净多了。”
片刻后,他又说:“把我那支旧笔砚……放进书院地窖。等将来哪个孩子挖出来,说不定会觉得,从前的人真傻,用这么笨的东西写字。”
众人含泪点头。
子时三刻,风雪骤停。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清辉洒落问心台。据当晚值守的学生回忆,那一刻,院中铜牌“求知?存疑”突然同时显现出正反两面文字,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正面:“理性之友,始于疑问。”
背面:“光明所在,即是故乡。”
李延宗闭目前最后一句话是:“告诉婉儿……她的《南海风俗志》……我已经看完了……写得很好……”
三日后,讣告传遍天下。各国使节自发素服致哀,南洋渔民停网三日,西域商队沿途焚香祭酒。民间私谥“文启先生”,街头巷尾流传童谣:
>“白衣策马出伊州,
>一纸文章动九州。
>不带刀兵平烽火,
>只凭道理定王侯。
>学子如星布四海,
&n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