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战术布置(3 / 5)
“现在呢?”他提高声音,“合安里的水渠是谁修的?是汉人、突厥人、吐蕃人一起挑的石头!去年大雪封山,是谁把粮食送到山顶村落?是回纥商队用十五匹马换一条命抢运进去的!你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唱什么歌?是汉语、波斯语、突厥语混着唱的童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如果这叫‘乱’,那我宁愿这乱永远不停!”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一位白须老者拄杖起身,用生硬的汉语喊道:“我儿子娶了个汉女,生了三个娃!要是按你们说的‘分胡汉’,我家算哪边?”
“我家孙子在书院读书,老师是吐火罗人!”另一名妇人激动道,“他学会算学,帮我们村子省了三百石粮税!这就是‘祸国’?荒唐!”
呼声如潮,一波高过一波。
就在此时,一名飞鹰营斥候疾驰而至,在李延宗耳边低语几句。他脸色微变,随即镇定下来,转向众人道:“刚刚收到消息??柳崇文亲自率钦差团出发,七日后抵达伊州,宣称要‘彻查赫连余党,整顿边政’。”
台下顿时哗然。
“他们不只是想改政策。”李延宗朗声道,“他们是想用一道圣旨,把我们十年的努力全部抹掉!让豪强重新霸水,让胡商不敢出门,让孩子们回到只能读四书五经的学堂!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万人齐吼,声震山谷。
“那么,请你们做出选择。”他展开一张黄麻纸,“今日起,我们将向长安递交《十州联名书》,要求保留跨族共治制度,并增设‘边民代表院’,每州推选五名平民代表入京议政。此书需十万签名,少一字,都不送!”
话音落下,百姓自发排成长龙。有人咬破手指按血印,有人用炭条写名字,连七八岁的孩童也在父母帮助下歪歪扭扭签下姓名。文书官连夜刻印传单,飞鹰营昼夜传递,短短五日,签名突破十二万。
第七日清晨,钦差队伍如期抵达城外。
柳崇文年约三十,面白无须,一身紫袍彰显尊贵。他下车伊始,便命仪仗列阵,宣读圣谕副本(尚未加盖玉玺),勒令即刻解散议事会,查封讲武堂档案,拘捕“煽动民变”的主谋李延宗。
然而当他踏入伊州城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僵在当场。
整条街道站满了人。男女老幼手持灯笼,灯笼上写着一个个名字??那是过去十年因新政受益而活下来的百姓。他们沉默伫立,目光如炬。街心铺着一条红毯,直通书院大门,毯上摆放着十万联名书,由一百名孩童双手捧举前行。
李延宗身穿布衣,缓步走出人群,拱手道:“下官李延宗,奉十州百姓之托,恭迎钦差大人。”
柳崇文冷哼一声:“尔等聚众抗命,形同谋逆,还敢自称奉民之托?”
“民之所托,岂容轻侮?”李延宗不卑不亢,“请问大人,可愿看一看这些签名背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