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2-2(1 / 3)
水解散
主治天行时气,也就是在季节更替时流行的疫病,在病症初起,出现头痛、高热等症状时使用。
药物组成:大黄(四两)、白芍(二两)、黄芩、甘草(炙制)、桂心、麻黄(各三两) 。
将以上药物制成粗末,每次取一两,加水煎煮后服用。如果已经出汗或者泻下,就不用再次服用。
二圣救苦丹
药物组成:川大黄(生用,一斤)、皂角(四两,选用猪牙皂角,去掉外皮和筋膜,微微炒过) 。
将以上两味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用水泛制成丸剂。每次服用三钱,用无根水送服。身体虚弱的人减少服用量。
【注释】天行时气,指的是四季不正常的气候,人体感受后而发病,起初并不叫做疫病。由于病气相互传染,无论老少症状相似,一家一户、整个区域的人都共同患病,所以叫做天行时气。这种疫气从口鼻进入人体,一旦受到疫邪侵袭,脏腑都会发病,如果不赶紧驱逐病邪外出,很多患者会很快死亡。迅速驱逐病邪的方法,不是发汗就是泻下,所以古人治疗疫病的方剂,以泻下之法为主,发汗之法次之,这是为病邪寻找出路。这里的两个方剂,一个用来治疗冬疫,一个用来治疗春疫。冬季的疫病多寒邪,春季的疫病多热邪。多寒邪的适宜用水解散,方中用麻黄、桂枝、芍药、甘草来发散营卫的邪气使汗出,用大黄、黄芩来泻除疫毒邪气。多热邪的适宜用救苦丹,方中用皂角开通孔窍而发表,用大黄泻下火热而攻逐里邪,使疫毒之邪也能通过汗出和泻下排出体外。仔细审察后选用这两个方剂,治疗疫病的大致方法就可以依此类推了。
天水散
一名益元散,一名六一散
主治夏季中暑,热邪损伤元气,导致体内体外都有热邪,人体因元气虚弱而无力行动,出现烦躁口渴想要饮水,肠胃津液干枯等症状。此外,该方还能用于催生、下乳,对于水液积聚,出现里急后重,以及急剧腹泻、肛门有急迫下坠感等症状也适宜使用。
药物组成:桂府滑石(六两,水飞法炮制)、甘草(一两)、辰砂(三钱) 。
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取一碗新汲取的凉水,调服三钱药末。
【集注】柯琴说:人体元气虚弱不能支撑会死亡,邪气强盛而不能控制也会死亡。如今热邪损伤元气,人因无气而不能行动,此时若用人参、黄芪来补气,那么邪气会更加亢盛;用黄芩、黄连来清热,那么元气会进一步受损。只有善于清攻热邪的药物,才不会损伤人体元气;善于补养正气的药物,才不会助长邪气,必须要用气味纯粹的药物为主来组方。滑石禀受土中冲和之气,行使西方清肃的时令之气,具备秋金坚重的形状,其寒性能够战胜热邪,其甘味不会损伤脾胃,蕴含天乙之精且具有流走的特性,不同于石膏的凝滞,能够向上清利水源,向下通利水道,荡涤六腑的邪热,使其从小便排出。炙甘草禀受草木中的冲和之性,能够调和内外,止渴生津,作为佐药使用,既能保护元气又能清泻虚火,这样五脏自然和谐。然而心为五脏之主,暑热侵扰人体内部,神明不得安宁,必须要用朱砂来重镇安神,那么神气可以迅速恢复;用凉水来滋润,那么邪热可以快速清除,这样可以使清泻心阳之热的作用得以通行。至于热痢初起,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适宜用这个方剂,是因为滑石的滑利之性可以去除积滞。催生、下乳,以及水液积聚等病症,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所以也能一并治疗。这个方剂,补益气虚而不助长邪气,驱逐邪气而不损伤正气,不愧于“益元”这个名称,应该与白虎汤、生脉散三方并立为重要方剂。
香薷饮
主治因暑热天气时乘凉、饮用生冷之物,导致阳气被阴寒之邪所遏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