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天策府秦王开新秩文学馆群彦登瀛洲(4 / 4)

加入书签

毅,或睿智,目光似乎都穿越画卷,凝望着他,也凝望着一个他们共同参与开创的、即将到来的盛世。

但见李世民缓步走到房玄龄的画像前,伸手轻轻拂过画像下方褚亮亲笔题写的赞语“才兼文武,栋梁之器”

八个字,默然良久,他忽然对陪同在侧、负责馆务的褚亮微微一笑,看似随意地问道:“褚大人,可知当年汉武帝得贤臣汲黯时,曾有何感慨?”

褚亮何等聪明,略一思索,躬身答道:“回上将,史载汉武尝言:‘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黯,近之矣。

’”

李世民点头,不再多言,只是负手而立,目光再次扫过那一幅幅画像。

这句看似不经心的感慨,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

次日清晨,一份密报便已悄然呈送至东宫李建成的案头,上面详细记录了秦王昨夜在文学馆的一言一行。

而此刻的天策上将,早已披甲执戟,出现在长安城外的校场上。

寒风卷着雪粒,吹动他猩红的斗篷。

点将台下,万骑肃立,刀枪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战马的喷鼻声、铁甲的碰撞声,惊破了冬日黎明的沉寂。

文学馆的墨香尚未散去,河北复仇的战鼓已然在心底擂响。

长安城的这个冬天,注定要在冰冷的积雪与灼热的野心交织下,于青史之上,烙下最深刻、最复杂的一道印记。

权力的博弈隐于朝堂,而天下的归属,终将决定于沙场。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

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

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

明日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