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李子通的逆袭称王之路(3 / 3)

加入书签

>王雄诞想起当年李子通把自己当为人质时的窘态,越想越恨,遂亲率麾下数百名非正式编制的亲兵,于夜间悄然出击,并借风势纵火焚烧敌营。

李子通猝不及防,遭遇惨败而逃,数千部众投降敌军。

粮草耗尽的李子通丢失丹阳,被迫放弃江都,退守京口,江北领土尽归杜伏威之手,杜伏威随后将统治中心也迁至丹阳郡。

正是在这接连受挫、困守京口的低谷时期,李子通展现了他的韧性,他并未屈服,而是迅调整战略,在武德四年初(621年)抓住战机,东走太湖流域收拢残部,重整旗鼓,最终上演了对沈法兴的致命一击,并迁都余杭,迎来了其割据生涯的最后一个高峰。

李子通战败后,再次向东撤退到太湖地区(太湖位于苏州吴县东南五十里),在那里收拢溃散的部众,重新集结起两万人的军队。

随后,他再次突袭了前期兵败逃脱后占据吴郡的沈法兴,并将其打得大败。

沈法兴仅带着身边数百名亲兵弃城逃跑,吴郡的地方武装领闻人遂安派遣其部将叶孝辩前去迎接他。

然而,沈法兴在半路上又反悔了,他企图杀掉叶孝辩,转而逃往会稽(即越州)。

叶孝辩察觉了沈法兴的意图,率先出兵袭击沈法兴,沈法兴部落得后有李子通追兵,前有叶家军堵截的困境,最终被逼得走投无路,跳入长江溺水而死。

李子通因此军威重新振作起来,他再次恢复吴国,册封群臣,并将都城迁到了余杭(即杭州)。

之后,他接收了沈法兴原有的全部地盘,势力范围北起太湖,东面囊括会稽,西面直抵宣城,这片广大的区域都归属了李子通。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

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

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

明日更,不见不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