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突厥处罗可汗暴毙(3 / 5)
南夺取中原,效仿当年魏道武帝的策略。
我们梁师都军队愿作为向导!”
处罗可汗继位(619年)以来,一直面临着三重压力,先便是经济危机,突厥当时连年雪灾,“六畜多死,国中大馁”
,急需通过战争掠夺资源。
而且其部落离心严重,面对薛延陀、回纥等铁勒部族的反叛,契丹、奚等附庸动摇,军事胜利可震慑诸部。
再者他一继任便面对着内部权力斗争,处罗得位依赖义成公主支持,但其弟咄苾(颉利可汗)势力渐强,已威胁到其权利地位,亟需战功巩固权威。
梁师都使者陆季览提出的南侵中原既能掠夺财富缓解经济困境,又能通过战争整合内部势力,可谓“一石三鸟”
,处罗可汗果断采纳了此建议。
陆季览走后,处罗可汗立即召集各部贵族领商议此事,他计划分兵四路,令莫贺咄设率军从原州(今宁夏固原)南下;泥步设与梁师都从延州(今陕西延安)进军;处罗可汗亲自率部从并州(今山西太原)进入;突利可汗联合奚、霫、契丹、靺鞨等部族自幽州(今北京一带)南下。
同时,他还欲借“报隋朝旧恩”
之名,攻占并州(唐朝河东重镇)用以扶持杨政道,但突厥贵族担忧此举将激化与唐朝矛盾,引全面战争。
牙帐内,处罗可汗高坐在狼皮王座之上,手握金杯,目光扫视帐内缓缓说道:“杨政道乃大隋正统,如今蜷居定襄,岂能长久?并州富庶,又是隋朝旧地,我突厥铁骑若取之,既可安顿隋室遗脉,又能震慑李渊,此乃一举两得!”
阿史那·思摩是主和派老臣,只见他抚胸行礼,语气凝重道:“可汗!
并州是李唐龙兴之地,驻有李唐三万精兵,城高粮足。
我军若强攻,即便拿下,也要折损无数儿郎……更怕那李世民趁机出雁门断我归路,到时漠南牧场恐遭唐军焚掠啊!”
主战派年轻将领执失思力按刀上前,声如洪钟道:“思摩长老怎如此怯懦?去年我们刚破马邑,唐军望风而逃!
如今李渊正与刘黑闼在河北厮杀,并州空虚,此时不取,更待何时?至于杨政道,让他做个傀儡便是,汉人最吃‘正统’这套!”
汉人谋士赵德言是原隋朝降臣,此时阴恻恻的插话道:
“可汗圣明!
当年启民可汗落魄南投,隋文帝不仅助其复国,还嫁义成公主,此等恩义突厥岂能忘却?今扶杨政道入并州,正是昭告天下:突厥才是中原正统的护佑者!
李渊篡隋自立,必失人心……”
处罗之弟阿史那·社尔皱眉打断了他的话,训斥道:
“赵德言!
你张口‘正统’,闭口‘人心’,可曾想过草原儿郎为何要替汉人流血?杨政道若真得了并州,难道会甘心做突厥的狗?只怕转眼便与李渊暗通款曲!”
处罗可汗看着众人争论不休,猛掷金杯在地,怒喝道:
“够了!
当年我父汗被都蓝可汗追杀,若无隋朝兵马钱粮,早成一堆白骨!
这恩情是刻在狼神山上的!”
他随即指向帐外,继续言道,“如今隋室绝嗣,唯留杨政道一脉,我突厥若不扶持,草原诸部谁还信我‘重义’之名?明日点兵五万,直扑并州,谁敢再谏,按扰乱军心论处!”
突厥处罗可汗不顾贵族群臣反对,执意推行“攻取并州以安置杨政道”
之策,此举名义上宣称“报隋朝旧恩”
(其父启民可汗曾因突厥内乱逃亡隋朝,得隋文帝资助复国),实则欲借隋室旗号介入中原,扩大突厥对河东地区的控制。
然而,以阿史那思摩为的突厥贵族强烈反对,认为并州驻有唐将李仲文重兵,且“悬军深入,粮运阻绝,恐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