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窦夏兵败幽州听信谗言猛将蚀骨(1 / 5)
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底,随着秦王李世民彻底平定盘踞山西北部的刘武周势力,唐军兵锋直指中原,开始对洛阳王世充的“郑”
政权实施战略合围。
同年五月,河北窦建德夏政权势力趁中原战事胶着之机,亲命大将高士兴率军北上,突袭镇守幽州的唐将李艺(原名罗艺,归唐后赐皇姓李)。
大业十四年(618)江都兵变的硝烟尚未散尽,盘踞幽州(今北京及河北北部)的罗艺虽仍打着隋朝旗号,实则已掌控燕赵精骑五万余众,成为雄踞北方的关键势力。
当李渊在武德元年(618)十一月派遣使者张道源携《赐幽州总管罗艺书》北上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正面临生死困局,东有窦建德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北有突厥铁骑游弋边塞,而西面的李唐政权却以&0t;永镇北藩&0t;的承诺递来橄榄枝。
唐高祖李渊当时攻克长安仅半年,即遣使者张道源北上游说,向罗艺承诺&0t;授尔幽州总管、燕国公,永镇北藩&0t;,此为史载次正式招抚。
转年正月,当窦建德的劝降使者携伪诏踏入幽州城门时,罗艺当众斩杀来使、焚烧诏书,随即派快马向长安呈递归附表文,这个戏剧性场面被《旧唐书》浓缩为十六字:&0t;斩窦建德使,焚伪诏,奉表称臣&0t;,标志着隋末最具战斗力的边军集团正式倒向李唐。
归附绝非简单易帜,罗艺深谙乱世生存法则。
武德二年四月,他令骁将薛万均率三千精骑星夜奔袭窦建德占据的瀛州(今河北河间),烈焰腾空的粮仓不仅摧毁了河北义军的后勤命脉,更向长安展示了燕赵铁骑的锋芒。
三个月后,当突厥颉利可汗趁唐军主力西征之机进犯马邑,又是罗艺亲率主力北上截击,以幽州兵特有的重甲骑兵冲锋战术击退胡骑,为唐王朝稳住北疆防线。
这些精准的军事投名状背后,是罗艺高的政治智慧:他将府库钱帛尽数押送长安,仅留维持边镇运转的最低储备;又送侄子罗寿入朝为质(后世演义虚构为其子罗成),既表忠心又避免亲子涉险;更在武德二年十月接受李渊赐姓诏书,从此以&0t;李艺&0t;之名载入宗正寺属籍,成为唐初唯一获赐国姓的外姓节镇。
此番操作使其身兼左翊卫大将军、天节军总管等要职,实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待遇远秦王府多数嫡系将领。
而当时幽州归唐的战略价值远一城一地得失。
在军事部署上,燕山防线的易手使窦建德、高开道等河北势力失去北扩通道,突厥南下的传统路径被拦腰截断;军事实力上,燕赵突骑的加入极大提升了唐军骑兵战力,李世民后来组建玄甲军时,幽州系将领薛万彻、薛万均兄弟及其部属构成核心班底;政治上,罗艺带地归附开创先例,促动武德三年李轨、杜伏威等割据者相继效仿,加了天下归一进程。
隋末唐初的河北战场上,此次窦建德派遣攻打幽州的大将高士兴,虽不似窦建德、罗艺等枭雄般耀眼,但这个名字犹如一柄淬毒的短刃,在关键战役中屡屡闪现致命锋芒。
这位出身渤海高氏旁支的武将,早年追随窦建德起兵于漳南,从帐前亲卫一路攀升至左领军大将军,其人生轨迹与窦建德政权兴衰紧密交织。
当武德三年(620年)五月窦建德决意北攻幽州时,选择高士兴为主将绝非偶然。
此人精通骑战,尤擅利用河北平原的地理特性实施快机动,更曾在武德元年(618年)的聊城之战中,率五百轻骑迂回百里,突袭宇文化及粮道,为窦建德歼灭隋室残军立下奇功。
此番出征幽州,既是窦建德政权向燕赵之地扩张的关键一步,也是高士兴军事生涯的巅峰之战,而笼火城这个如今深埋在北京顺义区地下六米的唐代军镇遗址,就此成为见证这场攻防拉锯战的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