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平阳使臣入长安(1 / 4)

加入书签

第318章 平阳使臣入长安

长安今冬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

贾彝乘坐牛车驶入清明门,一队身穿赤色戎服、披黑袍的骑土护卫两侧。

城门校尉查验官凭,得知他从平阳而来,不敢怠慢,亲率兵卒朝前开道,送他去往大鸿臚下设的藩使馆驛,同时派人上报领军府。

贾彝扶著车軾仰望天空,一层厚重铅云堆积在长安上空,北风呼號,碎雪瓢摇,他感到阵阵凉意,掖了掖裘袍领口。

河东雪下得更大,他从安邑出发时,驛道上的积雪甚至阻碍车轮行进,从蒲坂过河时,大河岸边已结起大块坚冰。

可是,他却觉得长安比河东更加寒冷,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清寂、萧条,甚至可以说是死气沉沉。

贾彝只在年幼时,隨父到过长安,其后一直居住在鉅鹿(河北邢台),对长安已无甚印象。

大秦国都,不是应该很繁荣热闹才对

怎么如此冷清,瀰漫一股压抑、萧索之气,连呼吸仿佛都不顺

贾彝来之前做过详细功课,今年关中大旱,甚至连渭河也几近断流,渭南平原上的粮田大面积歉收,以至於长安朝廷面临严重饥荒问题。

更不幸的是,两个月前,始平郡城(陕西宝鸡西南)发生地震,山势崩摧、河川移道,整个关中都受到波及。

长安宫室倒塌,墙垣断裂,城中望楼塌毁砸死砸伤上百人。

饥荒之下,人心本就浮动难安,再加上地震带来的恐惧感,更使得关中民心不定。

贾彝本以为,长安朝廷能及时拿出对策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可入城以后,所见皆是一片萧条景象,这才让他猛然意识到,或许朝廷已无力应对当下困局。

除了要应对大面积饥荒带来的賑灾难题,还要应付来自陇西方向的战爭威胁兴许还得加上平阳、河东,毕竟与关中只有一河之隔。

君侯此次出兵,平定西燕贼眾,將河东一郡收入囊中,或许让长安大秦天子感受到了不小压力。

唯一能让朝廷欣慰的是,汉中、梁州一带有苟池坐镇,可保关中不受来自巴蜀晋军威胁....

诸多难题,贾彝想想都觉得头疼。

他甚至对大秦天子宏生出些同情,毕竟今日之困境,就算先帝再生,想来也会慨嘆一声“时局艰难啊”~

薄雪甫一触地便化作泥浆,一群或穿草履,或赤脚的孩童从街巷里跑过,脚下渐起泥浆吧嗒作响,嘰叭喳喳唱响童谣:

“金乌落,金乌焦,渭水倒流稼禾凋;东街槐,西街枣,老电夜夜河底豪;

石鼓鸣,铜马跑,黄尘埋了咸阳道.....““

童稚歌声引起了贾彝注意,他细细倾听,不禁脸色微变。

这首童谣明显意有所指,句句直指长安朝廷,背后只怕是有人故意散播。

金乌落、稼禾凋、渭水倒流,这些可都是天灾异象,象徵王朝末世、秩序失衡。

所谓“石言者国將亡”,石鼓开鸣自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铜马更是一则象徵天命流转的典故。

相传,汉武元狩三年,於未央宫金马门铸造“天马铜像”,作腾跃嘶鸣状,

象徵“天子驭六气,驰骋八极”。

此铜马与柏梁台铜柱、建章宫铜凤並称“长安三铜瑞”。

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指的就是此物。

新莽地皇四年(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时,未央宫大火连烧三月,铜马左耳熔毁。

后传闻铜马流落民间,被陇右豪强所得,民间遂有“天命转移”的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