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专家助力补证据(1 / 3)
郑宇轩把塑料片放进物证袋时,指尖碰到了边缘的冰碴。那层薄霜已经化了大半,条形码却依旧清晰。他盯着“LX9-04”四个字符,没说话,转身走向技术科通道。走廊灯光落在他肩线上,影子笔直地切过墙面。
实验室里,芯片封装盒敞开着,电路板焦黑一片。技术科负责人摇头:“低温读取只能恢复碎片数据,加密区还是锁死了。”
“联系省厅专家组。”郑宇轩说,“现在就来。”
两小时后,三名穿白大褂的人走进实验室。没人自我介绍,只简单点头。其中一人打开便携设备箱,取出一个多频段信号分析仪。林悦站在操作台旁,将残余数据流导入接口。屏幕波形跳动几下,随即陷入紊乱。
“信号衰减太严重。”专家低声说,“得用波形重构。”
他们切换到脉冲扫描模式,逐段捕捉残存电位。三小时过去,数据图谱上终于浮现出一段可识别编码——“GZA-7”。
“境外中转站。”赵亮翻查港口备案库,“没有注册记录,但前缀GZA常见于自由港转运点。”
林悦调出航线图,标记出LX9批次最后一次信号消失的位置。她用光标连起两点:指挥艇最后航迹与GZA-7坐标之间,恰好穿过一处未登记的海上补给平台。
“不是巧合。”郑宇轩指着图上间距,“这个距离,快艇来回不超过四小时。”
另一边,专家开始处理账本纤维样本。林悦递上取自夹层的氧化锌颗粒,说明漂白剂已破坏大部分细胞结构。对方没多问,将颗粒置入微型离心舱,启动单细胞捕获程序。
六小时后,PCR扩增仪发出提示音。屏幕上跳出一条DNA序列。数据库比对结果弹出时,所有人都停了下来——匹配对象为陈某,男,已死亡,曾因走私船只运营被通缉,名下三艘MV编号货轮均在十年前案发后注销。
“就是他。”赵亮声音压低,“当年倒五芒星图腾案的中间人。”
林悦立即调取陈某生前活动记录。海关日志显示,其控制的MV-LX8曾在LX9批次前后48小时内进出同一自由港,申报货物为冷冻海产。她将靠港时间与芯片恢复的GZA-7代码交叉比对,误差不超过十七分钟。
“运输链闭环了。”她说。
郑宇轩走到投影前,将三组证据并列:塑料片上的批次号、芯片中解析出的中转站代码、陈某名下的船只靠港记录。三条线最终汇聚在同一个节点——境外转运。
“还差资金流向。”他说。
专家团队转向账本残页。紫外灯下,摩斯密码已破译为“三七二”,但此前未能确认含义。这一次,他们改用拉曼光谱对纸面进行深层扫描。当激光穿透表层纤维时,热敏墨水层显现出一行隐藏字符:**SWIFTCODE:MVBKCNBJ**。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