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风暴降临!(23)(3 / 3)

加入书签

大屠杀,而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本身,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要本末倒置!”

五星派观众对于那些怒打一星的评论感到愤慨和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那些激烈反对的人,根本看不懂电影的深层寓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甚至开始怀疑其动机。

一些直接在网上发言:“打一分的,是收了外务省的钱了吧就这么怕中国人看清历史真相”

一星派观众同样情绪激动。

直接将那些给出五星好评的视为“精神本子人”、“理中客”、“被洗脑的艺术舔狗”。

激烈的言论同样出现。

“打五星的,才是真正收了外务省经费的水军!想用这种伪艺术来淡化侵略罪行,其心可诛!”

网络空间彻底沦为战场。

豆瓣、贴吧、天涯社区,到处是两派人的互相攻讦,扣帽子和长篇论战。

相互指控层出不穷。

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这种近乎失控的争吵,恰恰产生了奇异的“破圈”效应。

最近两年随着沈善登崛起,被挤压的文青们,觉得自己找到了共鸣。

许多人开始分享观看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的感悟,认为这才是理解《南京》高级之处的钥匙。

在他们看来,观众的愤怒源于“审美层次不够”,无法理解这种高级的艺术表达。

于是,“角川与小津”、“《南京》中的物哀与救赎”开始进入主流观众视线。

但是出乎文青和文艺逼预料的是,当这个话题冒头之后,直接遭到了两派的殴打。

原本吵的不可开交的两派,对这个话题立场一致。

而且不只是殴打,连带着小津安二郎这个鬼子干的事,全部被扒了出来。

然后,舆论完全乱了!

打成了一锅粥。

一场围绕历史、记忆、艺术与立场的话语战争,激烈上演。

陆钏点起了火,却已经无法控制其燎原之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