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桥假机制!40万辆,营收7.(2 / 6)
子加密信道,实现超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确保测量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这……”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都知道,汪象朝的能力一向超乎常人,但这次,他竟然已经提前布局好了所有关键资源。
“你到底……准备了多久?”林南忍不住问。
“从我闭关的那一刻起。”汪象朝轻声道,“我知道,这场技术攻坚战,迟早要来。我只是……比你们早一步出发。”
会议室里,气氛变得凝重而肃然。
“那我们还等什么?”陈延森站起身,眼中燃起斗志,“立刻启动‘超精密调焦镜组’的研发计划!”
“是!”众人齐声应道。
实验室内,灯火通明。
时间一天天过去,众人全身心投入到调焦镜组的研发中。
设备组日夜不停地调试干涉测量仪,算法组优化数据处理模型,材料组则不断尝试新的抛光工艺,以达到0.02纳米的表面粗糙度。
而汪象朝,则始终坐在量子计算机前,双眼紧闭,仿佛沉浸在某种超频计算的状态中。
他的意识中,无数光路在飞速交织,镜片的曲率、干涉信号的相位、焦距的微调……每一个参数都被无限细分,精确到极致。
“【普朗克时钟】,启动。”
他轻声呢喃,整个人仿佛进入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思维状态。
在这个状态下,一秒被无限压缩,思维速度被提升到极致。
他要确保这套调焦系统,万无一失。
不知过了多久,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抹疲惫。
“完成了。”他低声说。
他轻轻敲下键盘,将最终的参数模型发送到林南的邮箱。
与此同时,林南的电脑发出提示音。
他点开邮件,看到附件中是一整套完整的调焦镜组设计方案,甚至还附带了一段自动校准程序。
“这……”林南瞳孔微缩,心跳加快。
这套方案的复杂程度,远超他之前的任何技术模型。它不仅考虑了量子干涉信号的稳定性,还引入了一种全新的“动态补偿算法”,可以在微秒级时间内调整镜片的焦距,以应对晶圆台的微小偏移。
“这……真的是人类能设计出来的吗?”林南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再次打开。
汪象朝走了进来,神情平静。
“怎么样?”他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