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桥假机制!40万辆,营收7.(1 / 6)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陈延森和萌洁坐上红旗L5的后排,老黄随即启动车辆,朝着春申的方向疾驰而去。

    对于森联资本的多数员工来说,五一也是个值得开心的日子。

    按理说,五一假期是5月1日到3日,可公司近...

    “超精密调焦镜组?”陈延森眉头紧锁,看着汪象朝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这可不是简单的光学系统。”

    “当然。”汪象朝点头,语气平静,“调平调焦系统是光刻机的‘眼睛’,它决定了曝光精度能否稳定在0.5纳米以内。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简单地提高精度,而是要让整个系统具备自我感知、自我修正的能力。”

    “自我感知?”林南一怔,“你是说……闭环反馈调焦?”

    “不只是反馈。”汪象朝走到控制台前,调出一张全新的技术图纸,“我们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基于量子干涉原理的超精密调焦镜组。它不仅能实时监测晶圆台的微小偏移,还能通过干涉信号自动调整镜片的焦距,确保每一层曝光都精准无误。”

    “量子干涉?”费学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量子光学领域的前沿技术,我们……能做出来吗?”

    “能。”汪象朝目光坚定,“只要你们愿意相信我。”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好。”陈延森率先打破沉默,“我们信你。说吧,我们需要什么?”

    汪象朝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地在屏幕上输入了一串参数。

    “首先,我们需要一台具备亚埃级分辨率的干涉测量仪。”他说道,“其次,镜片的材料必须是超低热膨胀系数的石英玻璃,而且表面粗糙度要控制在0.02纳米以内。”

    “这……”材料组的工程师皱眉,“0.02纳米的表面粗糙度?这比EUV光学镜片的标准还要高!”

    “没错。”汪象朝点头,“因为我们要做的,是让光刻机的调焦精度达到0.1纳米级别。”

    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那我们从哪里弄这么高精度的镜片?”林南问。

    “我来。”汪象朝淡淡道,“我已经联系了中科院的超精密光学实验室,他们愿意为我们提供一批实验样品。”

    “那干涉测量仪呢?”陈延森问。

    “我也已经联系了德国的蔡司光学实验室。”汪象朝继续道,“他们那边有一台最新的量子干涉测量仪,可以远程接入我们的实验数据。”

    “远程接入?”费学一愣,“你是说……我们不用亲自去德国?”

    “对。”汪象朝点头,“我们可以通过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