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英雄相聚,周明相邀(3 / 7)
速打量了他一下,便恭敬地侧身让开,其中一人小跑着进去通传。
府邸内部并不奢华,青石铺地,梁柱粗犷,透着一股边塞特有的粗粝实用风格。然而穿廊过院,赵云敏锐地察觉到许多不同寻常的细节。廊柱转角处镶嵌着打磨光滑的铜镜,反射着天光,使得采光不佳的深廊也显得明亮;一些重要门户的转轴处,似乎涂抹了某种油脂,开合时几乎听不到寻常木门那种刺耳的吱呀声,只有顺畅的滑动声;地面异常干净,几乎看不到尘土和杂物。这一切都指向一种近乎苛刻的高效与秩序感。
他被引入一间宽敞的厅堂。这里陈设同样简朴,一张巨大的、布满山川河流标记的辽东地图占据了整面墙壁,地图上插着许多代表兵力、屯田点或工坊位置的小旗。另一侧墙壁则挂满了各种图样——有精巧的织机结构图,有巨大的水车剖面,甚至还有描绘着一种多轮马车的设计草图,线条精准,标注繁复。一张宽大的硬木书案上堆满了竹简、木牍和一种粗糙发黄的新式纸张,上面墨迹淋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一种新木、新纸混合的独特气味。
一个身影正背对着门口,站在那幅巨大的辽东地图前,微微仰头凝视着。他身材并不算特别高大,穿着一件半旧的青色深衣,腰间束着一条寻常的布带,毫无诸侯的华贵气象。但当他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时,赵云心中却是一凛。
来人正是周明。他的面容算不得俊朗,甚至带着些边地风霜磨砺出的棱角,双鬓已微染霜色。然而最慑人的是那双眼睛。眼神温润平和,如同深潭静水,不见丝毫咄咄逼人的锋芒,但内里却仿佛蕴藏着洞察世情的睿智与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静如山的定力。那目光扫来,并无审视的压迫感,反而像温暖的阳光,似乎能轻易穿透表象,直抵人心深处。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使得他整个人散发出一种奇特的亲和力,仿佛久别重逢的老友。
“常山赵子龙?”周明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沉稳,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温和力量,“闻名久矣。今日得见,果然龙章凤姿,英气逼人。”他缓步上前,拱手为礼,姿态自然,毫无上位者的矜持。
“败军之将,亡命之人,不敢当明公谬赞。”赵云抱拳还礼,声音铿锵有力,目光坦荡地迎向周明那双深潭般的眼睛。心中那份因陌生环境而产生的最后一丝戒备,竟在这平和的目光和坦诚的言辞中,悄然消融了几分。
周明微微一笑,并未在寒暄上多费唇舌,仿佛深知眼前这位名将不喜虚辞。他走到巨大的书案前,拿起一份简略的辽东户籍、田亩、工坊产出汇总的册子,递给赵云,动作随意得如同递一杯水。
“子龙将军远来辛苦。且看看这个。”他的语气平淡,像是在谈论天气。
赵云接过,入手是沉甸甸的分量。册子以粗糙的黄纸装订,墨迹尚新。他展开,目光扫过一行行冰冷的数字,瞳孔却骤然收缩!
“在册丁口:四十一万七千三百余……”他记得数年前逃离幽州时,整个辽东郡在册人口不过十余万,且多为老弱妇孺。这暴涨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从中原战火中挣扎逃出的生命!
“新垦熟田:一百七十余万亩……”这个数字更是让他心头剧震。辽东苦寒,荒地众多,但开垦艰难。一百七十万亩!这需要多少人力、畜力,需要何等高效的组织?更关键的是,这些土地,养活了骤然膨胀的人口!
“工坊区月均产出:铁器八千斤(农具为主),新式布匹两万匹,粗纸……”后面那些关于水泥、改良车具的条目,赵云虽不完全明了其意义,但仅凭前面那几项,已足以勾勒出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一个在乱世废墟上顽强生长,且生机勃勃的庞大实体!
周明走到窗边,伸手推开了沉重的木窗。刹那间,外面那永不停歇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