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王府论倭国(2 / 2)
”
。
“后来我军剿平郑芝龙,此人也被俘,服了数月劳役。
待到情报局扩张用人之际,因其才干出众,便被吸纳进来”
。
秦思源微微颔,手指轻叩桌面,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情报局内部对他的评定如何?”
。
他倒不在意这人的忠诚,这人能够进入情报局肯定是被查了个底朝天的,而且情报局肯定有掌握他的能力,他在意的主要是能力。
“回大王”
,林云对答如流,“局内对其的综合评定为‘三级’,此等级意味着他确有能力独当一面,是可造之材。
加之他熟悉倭国风土人情与各方关系,臣以为,由他负责此事,是眼下最合适的人选”
。
秦思源沉吟片刻,目光渐趋锐利,终于下定决心:“好,既然如此,就从情报局内抽调一组精兵强将,悉数划归卢之焕调遣,令他全权负责倭国事务”
。
“记住,倭国之地,于我大夏至关重要,必须拿下!”
。
“臣,遵旨!”
,林云神色一凛,肃然应命,“请大王放心,臣回去后立刻着手遴选干员,确保万无一失”
。
“况且,此次行动有海军舰队与禁卫军精锐协同,三方合力,倭国必入我大夏彀中!”
。
林云此言并非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对敌我实力的清醒判断,此时的倭国,即日本,正处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之下。
其国内实行的是一种名为“幕藩体制”
的政治架构,核心在于“幕府集权、大名分权”
。
幕府将军虽为最高统治者,并通过《武家诸法度》和“参勤交代”
等制度严格控制各地大名,但本质上,这个国家仍是分裂的。
天皇被幕府“尊而不重”
,空有祭祀权而无实权,权力结构本身就有致命的裂缝。
社会层面,幕府将百姓严格划分为“士、农、工、商”
四个等级,身份世代固化的同时,也积压了无数矛盾。
对外,更是实行严厉的“锁国政策”
,除在长崎一地有限度地允许中国与荷兰商人贸易外,几乎完全隔绝于外界。
面对这样一个内部四分五裂、对外闭塞僵化,总人口不过一千余万的弹丸岛国,以大夏如今如日中天的国力,出动十万精锐已是牛刀杀鸡。
如今更有情报局暗中渗透布局、海军掌控海权、禁卫军正面突击,三方强力部门协同介入,实在想不出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