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王府论倭国(1 / 2)

加入书签

海战大捷的军报如风般传回南京城,然而此番捷报在街头巷尾激起的涟漪,却远不及上次大破关外铁骑时的万众欢腾。

这般平静,并非百姓心无欣喜,而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场击溃荷葡联合舰队的深远影响。

这并非寻常的胜利,而是足以奠定大夏百年海权基业的决定性一役。

这个时候的荷兰,凭借冠绝全球的造船技艺与编织四海的贸易网络,已稳坐世界头把交椅,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与商业帝国。

其数万商船如辛勤的马车般穿梭于七海之间,承运着半个世界的货物,赢得了“海上马车夫”

的赫赫威名。

从巴达维亚到阿姆斯特丹,从好望角到香料群岛,荷兰的旗帜在每片重要水域飘扬,构建起人类历史上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

然而此战过后,碧海之上的格局已悄然生变,尽管荷兰残余舰队仍保有相当实力,但此役折损其三成战舰的残酷现实,已如第一块坠落的巨石,注定要在这片蔚蓝疆域掀起连绵不绝的惊涛。

这支纵横四海的“海上马车夫”

,终究会显出了疲态,然后被群起而攻之,此役造成的深远影响,肯定会随着时间推移渐次显现。

第一就是荷兰霸权的动摇:失去三分之一主力舰队,意味着荷兰在关键航线的控制力急剧下滑。

其遍布全球的商船队将失去有力护航,保险费率必然飙升,贸易成本陡增。

更严重的是,这种军事上的挫败将动摇投资者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信心,这个贸易帝国的金融根基开始出现裂痕。

第二就是新兴力量的崛起:海权从不容忍真空,荷兰的暂时退却,为大夏以及正在崛起的英格兰提供了绝佳的战略机遇。

大夏可借此良机巩固南洋,将影响力向印度洋延伸,而英国皇家海军必将加扩张,趁机夺取原属荷兰的航线与市场,全球海洋正从单极霸权向多强并立演进。

第三就是殖民格局的重构:荷兰军事力量的削弱,将直接导致其海外殖民地防御能力下降。

从马六甲到锡兰,从台湾到好望角,这些曾经坚不可摧的贸易据点,如今都暴露在潜在挑战者的兵锋之下。

一场围绕全球殖民地的重新洗牌已拉开序幕。

第四就是贸易体系的变革:荷兰对海上贸易的垄断被打破,更多国家将获得参与远洋贸易的机会,全球贸易网络将从一家独大转向多元竞争。

这不仅会催生新的贸易航线,更将引贸易模式、金融体系的连锁变革。

这场生在远东海域的决定性战役,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转折点。

曾经不可一世的“海上马车夫”

开始放缓脚步,而新的海洋秩序,正在战火与帆影中缓缓浮现于历史的地平线上。

夏王府内,烛火通明,夏王秦思源手握一份由吴忠国等重臣联名上奏的文书,细细披阅良久,方才抬起头,对侍立一旁的近侍沉声道:“去请林局长前来”

待情报局局长林云匆匆赶到,秦思源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手中的奏章示意给他:“这是吴忠国他们拟定的方略,本王认为可以着手去办,只是,你觉得那个叫卢之焕的人,真能担此重任么?”

情报局的规模日益庞大,下辖一局二局人员已逾两万,像卢之焕这样一个中层主事的名字,平日里根本不可能呈到秦思源的案前。

若非此事关乎他秦氏基业的根本大计,他也不会亲自过问一个具体人选的任用。

林云闻言,恭敬地躬身回话:“回大王,臣已详查过此人履历,卢之焕本是福建一带的落第秀才,因精通沿海及海上事务,早年曾被海寇郑芝龙招募,主要负责对倭国的贸易往来,在那边根基颇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