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节崇明三岛(4 / 4)

加入书签

法,控制三相反并联闸管的导通角。使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与西门子公司的几年合作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电气产业的共同展,技术也得到了提升,双方开始往更深的领域进行合作。

在这个时代,经济实力与工业能力尚较薄弱,南洋的大规模建设刺激了许多小型工厂如小水泥和小钢铁得到展,数百马力甚至上千马力的电机的应用增长很快。

与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液态软启动装置如果能够先研制成功并且出现,它将以经济实用、延长电机寿命、增加效率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给落后的南洋尤其是国内的工业提供不少的助益。

最主要的,南洋在半导体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在面结型晶体管上取得了成功后,不仅开始继续更深更广的应用,而且开始了对晶闸管的攻关。

晶闸管具有硅整流器件的特性,能在高电压、大电流条件下工作,且其工作过程可以控制,李秉衡将它列入了重点项目中,只有它的问世才有可能出现电气驱动的新时代。

当然,晶体管这个了不起的成就促进并带来了“固态革命”进而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电子工业。作为主要部件,它可以及时、普遍地先在通讯工具方面得到应用,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将来由于晶体管彻底改变了电子线路的结构,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应运而生,李秉衡可是准备要让高电子计算机之类的高精密装置先出现在华人手中的。

现在许多先进技术可以进行研究。但是凡事都是一个利字,研究出来没有经济效益,那么肯定是鸡肋。

况且一旦这些先进科技被列强的到。那么只会是华人的灾难。

这也是南洋的许多机器设备严格管制,不允许出售到外国的原因,就连国内大6的机器设备,大部分也是南洋从世界各国用伪钞套购并转运到国内的。

国内的工业还无法承载过手先进的科技,只能按部就班,比如自行车。李秉衡只能小产量生产,因为连修自行车的人都没有,厂家还必须进行售后服务,极大的影响了产能的提升。

这就是教育在方方面面体现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国的悲哀,也是李秉衡最无奈的地方。

即便南洋尽举国之力展教育,并且也集中了全世界的大部分华人精英,为华人教育出谋划策,但是毕竟人口基数大南洋还好,基础薄弱,文化普及率太低,难以短期根治。

李秉衡预计要到七年后,南洋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基础,那时候要到旧侣年后,也就是原本历史行的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果大战能够延续两到三年,那么格局将会又不一样。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再有十年。到二十年代末,南洋的教育成果将会显现,工业能力、科技实力将会得到一次升华,质的飞跃,一次大井喷。

这一点信心还是有的,他苦心积虑在南洋布局几年,在教育上投入的资金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水平,并且处心积虑的设计华人的教育战略。

德国从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花了三十多年,南洋吸取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加上本身的基础,还是很有希望实现口年彻底改变教育面貌的设想的。

南洋华人目前不过千万,但是国内华人四万万,局势也比南洋复杂许多,教育问题,也是一大头痛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