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需要怎麽样的人护佑?(2 / 5)
,这国策方略要与时俱进,当时好,彼时不见的好。人嘛,总是自私自利的。当了官,赚了钱,谁不想置办宅院和田地,传给子孙后代。」
「尚书此言极是。」
「那左共之是不是也想在在退耕还林后,把多出的农户迁居至湖广?」
「对,是这个意思。
不过下官此前跟制置司农政厅的人聊过,从他们的话语里来看,迁居湖广,开垦荒地,他们是十分欢迎的。
但是一去那里就授熟田,那是新军家眷的优待。普通迁居农户过去,估计只有一部分熟田,确保糊口。其馀的就自己去开垦荒地..:」
这样也比陕西北边那些个鬼地方要强。
本官在那里做过清军御史,在延绥丶陕西丶宁夏三镇走过。那个鬼地方,光走一遍都会让你心生悲凉绝望之心,世代居住在那里,真不知该如何应对。」
「尚书所言极是,那左共之的详文我们工如何批覆?」
周应秋想了想,「左共之虽然耿直犯上,确实是要做事的,比另一个要强。」
「杨大洪?」
「对。
这位一并齐名的杨大洪,同时被贬斥为陕西提刑按察使司金事,分巡州县吏治监察。这差遣,
据说还是皇上亲自定的,说是要以杨涟清廉刚直风骨,去纠治陕西吏治。
结果则是出京过直隶,入河南,一路上各地停驻丶呼朋唤友丶开文会论时政,同时十月份离京,人家左共之已经在陕西北部州县寻访了一遍,早早就任延安。
他杨大洪呢?腊月中慢慢挪到了洛阳,藉口大雪封路,擅自在洛阳停下。
一停两个多月,日日有文会,还结成了四本诗集,两本时政策文集,大言不惭要刊行天下。
三月初才又开始出发,现在应该到长安了吧..:
两相对比,立见高低!」
王嘉道说:「尚书,听说两人离京都有去辞陛,皇上把左共之叫到西苑紫光阁,召对了一个半时辰。
杨大洪只是叫司礼监秉笔太监丶入值内书房刘若愚出来午门,对杨大洪说了一句,「好好做事。
杨大洪心里十分不忿!」
周应秋冷笑几声,「不忿就敢这样做?」
「杨大洪就是故意,一路上招摇过市,聚拢地方士绅,为自己大造声势,估计想让皇上看看,
他杨大洪在地方多受欢迎,不可轻视!」
「所以说杨涟不过如此,除了卖直邀名还会什麽?
人家左共之还懂得兴农水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