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明需要怎麽样的人护佑?(3 / 5)

加入书签

他杨大洪会什麽?

    如此招摇,难道不知道有人在后面跟着,把他的一言一行都传了出去...」

    王嘉道一惊:「厂卫?」

    「不,新明通讯社的通讯员。

    一路跟着左共之,一路跟着杨大洪,每日都有笔记送递京师,然后新明通讯社编辑科妙笔生花,各写一篇文章,发表在《新闻报》上。」

    「《新闻报》?这可是而今大明第一畅销的报纸,大江南北都能见它的踪迹。而且各地宣讲队宣讲的内容,半数以《新闻报》为基准编写。

    影响巨大啊。」

    周应秋撇了撇嘴,「没错。一个是勤勤恳恳丶不辞辛劳丶勘查民情丶体恤疾苦;另一个是吃喝玩乐丶舞文弄墨丶风花雪月丶吟诗作赋..

    杨大洪等文人觉得如此这般,再风雅不过,但是通过《新闻报》和宣讲队一写一说,地方百姓,包括秀才童生们听了后,会觉得谁是好官,谁是昏官?」

    王嘉道倒吸一口凉气,「如此这般,杨大洪攒下的名气官声,恐怕会在百姓中败坏完。他不看《新闻报》的吗?」

    周应秋冷笑几声,「人家才不看《新闻报》这等鄙厘庸俗,有时候还刊登异端邪说的『不良报纸』。

    再说了,人家在乎的是自己在士林缙绅的名声,百姓丶民意,只是他们挟以自重的工具。

    他杨大洪做过几日亲民官?理过多少案件,办过多少实务?你看他中试后出任常熟知县,然后被举为『廉吏第一」。

    文翔,你细品。」

    王嘉道眼晴微微一眯,「南京吏部对杨大洪的考语下官看过,记忆犹新。

    说杨大洪常常青衫布履,深入田间丶民舍,微服察访,遍知间里利病,深受百姓拥戴。

    常熟乃江南胜地,缙绅名宦遍地,一脚两京都要晃几下。

    这问里丶百姓,可就值得考究了。」

    周应秋哈哈大笑,「按照兴明会的说法,杨大洪这个廉吏第一是常熟缙绅士林的,不是黔首百姓们的..」

    他摆了摆手,「好了,不说了,我们转回正题。

    左共之的这份详文,兴农之事,需要找制置司农政厅和户部。这植树造林丶修筑堰塘丶疏浚河道正是我们工部该管。」

    王嘉道说:「尚书,你的意思是批覆准允?」

    「准允!不过这钱粮我们工部爱莫能助,得去找财神爷。」

    「户部?

    不!户部现在就是一米耗子,除了往常平仓和通州仓里搬米粮,兜里的铜钱和银子,跟我们一样清白。

    得去找真正的财神爷,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