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见证历史的一刻(4 / 5)

加入书签

是无稽之谈,他们反而还会感动。

    敢说出大明不是朱家王朝这麽一句话,对于身为朱氏子孙,大明皇帝的皇上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也意味着在他心里,朱家王朝没有再造新大明丶让华夏社稷永固丶炎黄万民永宁来得重要。

    他们感受到这份炽热无比的真诚!

    不由自主,一种见证历史的神圣感觉从心底涌起。

    或许,三皇五帝以来,不,秦皇一统天下起始,改变神州历史的一幕,会在会场上,西苑大光明殿左殿出现。

    他们目光炽热,炯炯有神地看向中间,看向那个年轻充满朝气的身影。

    朱由校声音越发洪亮,如黄钟大吕,响彻整个左殿。

    「太祖皇帝的《讨中原文》中有云,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太祖皇帝只是亿兆万民的领头人,军民拥戴,当为圣人,所为者何?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我们遍读史书,可以知道,太祖皇帝北伐中原,是数十万将士浴血奋战,数百万百姓辛勤转运。

    大明是亿兆军民,在太祖引领和团结下,一同建立的..

    由此可知,大明是大明万民之大明,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最后一句话,如同在所有人心里敲响了洪钟,震得他们忍不住浑身颤抖。

    三千年,皇上是第一位说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皇帝,或许从此之后,他与华夏历朝历代所有的皇帝截然不同了。

    朱由校的声音依然那麽洪亮,直透人心。

    「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的一切治政举措,就从家天下的源点,改成国天下这个源点!」

    家天下,国天下,区区一字之差,却有着翻天覆地的差别。

    许多大臣饱读儒理经义,经过这些时间与朱由校的辩论,深刻认识到其实儒理经义的本质就是以国为家。

    孔子推崇的周礼,其实就是按照宗族礼法去治理国家..:

    这样的施政理念,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农耕时代,效果非常好。

    它的理念是大部分人负责耕种,少部分负责治理。

    用社会静态化和阶级凝固化去聚集人心,平息争斗,集中主要力量用于农耕生产,确保大家都有粮食吃,都能活下来。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当然了,阶级凝固化和社会静态化也引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爆发了一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