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见证历史的一刻(3 / 5)

加入书签

任,朱由校才敢如此「大放词」,跟众人把本质问题谈透,再一起商议解决办法。」...越到后期,文官集团一家独大。

    他们进则操纵朝政,退则把持地方。居庙堂之高则党争不休,居江湖之远则敛财不绝,只要权利,不要责任...

    到最后,江山是大明的,赋税是百姓的,财富是他们的。

    为了延续他们的荣华富贵,奉儒理为圭泉,画地为牢,禁铜思想。

    虚言大义而贬斥务实,玩弄文字而耻于实践,空谈误国而扼杀干臣..:

    历朝历代多少仁人志土,为救黎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将倾,呕心沥血,前仆后继,没有倒在敌人手里,却被他们从背后捅刀子..:

    朕每每读到这些文字记载,痛心疾首,忍不住扪心自问,为什麽会出现这样的人,做出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

    究其根源,就是大明是谁的大明这一根本问题没有得到厘清。

    长期以来,朕的历代先祖,以大明为朱家王朝,视国为家,行家天下之策;官庶军民也认为大明是朱家王朝,兴衰存亡与他们无关..:

    国事败坏丶边患不绝丶天灾人祸,种种积弊祸端,官庶军民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就是麻木煎熬丶无奈忍受.::

    朕认为,不把根本问题厘清,我们一切改革举措都是无源之水丶无本之木!」

    朱由校双目精光闪烁,一字一顿地说。

    「什麽根本问题?

    那就是大明是谁的大明,今日之天下是谁之天下!」

    众人被震惊得有些不知所措!

    但许多大臣被朱由校的勇气和坦诚所打动。

    这些人跟朱由校走得很近,有机会经常交流,交流对时政的看法,以及对积弊的认识交流过程中,他们与朱由校有着许多隔阁和异见,时常会争吵。

    但是同一个理念:中兴大明,让社稷万民安居乐业的执念,让他们能够在争吵中求同存异当然了,朱由校真诚磊落的态度,一针见血的剖析,阐幽明微的讲解,行之有效的举措,也让众臣慢慢接受了他的许多颠覆性言论。

    今天也是如此,朱由校的发言,在外人耳中,尤其是传统儒生耳中,简直是大逆不道,自掘坟墓。

    但是在场的人,都跟朱由校交流过,早就打过「预防针」,有的还在心里十分赞同他的理念。

    就算是那些微末出身的与会代表,在来京后,朱由校抓紧时间,赶在开会前分别与他们沟通过两三次,坦诚交流,互获认同和信任。

    与会者听了朱由校的这番话,不约而同地认为,皇上这是想彻底根除大明积弊,或者说是想根除华夏千年以来的积弊。

    他们虽然觉得有些震惊,但是不觉得好笑,也不觉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