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3章 天墓无极(58)(5 / 10)
清代铜钱,仿品多,真锈和假锈差远了,真锈是‘入骨锈’,抠不掉,假锈是‘浮锈’,一刮就掉。”
陈野点点头,掏出手机打开直播——这是他上个月刚开的账号,没多少粉丝,但每次线下鉴宝都会播,想记录点过程。镜头刚对准窗外的太湖,就有几个老粉留言:“野哥早!今天看老钱币?”“期待看袁大头!”
上午九点,大巴到了无锡古玩城。交流会在露天广场举办,几百个红色折叠桌摆得密密麻麻,摊主们把铜钱、银元、纸币摊在红布上,有的用放大镜照着自己的宝贝,有的和买家低声讨价还价。空气中混着铜锈的腥味和纸币的旧味,陈野一进去就觉得亲切——这是老物件特有的气息。
他和老苏先逛铜钱区。一个穿军绿色外套的摊主面前摆着一堆清代铜钱,最上面是一枚“光绪元宝”,铜钱边缘有磨损,正面刻着“户部当制钱二十文”,背面是龙纹。陈野蹲下来,用手指轻轻摸了摸铜钱表面:“老板,这枚怎么卖?”
“两百块,这是真品,你看这龙纹多清晰。”摊主递过来放大镜,眼神里带着试探。
陈野没接放大镜,先用指甲轻轻抠了抠铜钱边缘的锈色——锈色牢牢粘在铜面上,没掉渣,再用强光手电照了照:“老板,这锈是‘老仿锈’,不是真锈。你看这龙纹,线条有点模糊,真品的龙纹鳞片分明,而且‘光绪元宝’的‘绪’字,真品的绞丝旁是‘三点’,你这是‘两点’,是民国仿的,值不了两百,五十块还差不多。”
摊主脸色一变:“你懂不懂啊?这就是清代的!”
周围几个买家围过来,老苏接过铜钱看了看,点点头:“小伙子说得对,这是民国仿的,五十块顶天了,你要是想卖就实在点。”
摊主见被戳穿,悻悻地说:“五十就五十,拿走拿走。”
陈野付了钱,把铜钱放进小锦盒——虽然是仿品,但也算个标本,能用来对比真品。直播里的粉丝留言:“野哥厉害!一眼辨仿品!”“学到了看绞丝旁!”
往前走了几步,老苏突然停在一个老奶奶的摊位前。老奶奶头发花白,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一个铁盒,里面装着十几枚银元。最上面是一枚“袁大头”,银元边缘有细小的齿纹,正面是袁世凯侧面像,背面是嘉禾纹。
“奶奶,这枚袁大头怎么卖?”老苏声音放轻,怕吓着老人。
“这是我家老头子当年在上海打工挣的,你给一百块就行。”老奶奶的无锡话有点难懂,手里攥着个布包。
陈野拿出银元鉴定器,把银元放上去——屏幕显示含银量90%,这是民国袁大头的标准含银量。他又用放大镜看了看银元的边齿:“奶奶,这是真品,民国三年的袁大头,边齿均匀,有自然磨损,不是仿品。您这枚保存得好,市场价至少五百,我给您六百,您看行不?”
老奶奶愣了愣,显然没想到这么多:“真的值六百?小伙子,你别骗我。”
“您放心,我不骗您,这是实价。”陈野掏出六百块递过去,老苏在旁边补充:“奶奶,他说的是真的,您这是好东西。”
老奶奶接过钱,颤巍巍地从铁盒里又拿出一枚银元:“那这枚‘孙中山开国纪念币’,你也看看呗?”
陈野接过一看,银元正面是孙中山侧面像,背面是“壹圆”字样,含银量检测也是90%,边齿清晰,是真品:“这枚也给您六百,一起拿了。”
刚付完钱,一个穿黑色夹克的男人走过来,盯着陈野手里的银元:“兄弟,这两枚我出一千五,转给我呗?”
陈野挑眉:“您懂行还压价?这两枚真品袁大头和孙小头,市场价加起来至少一千三,您给一千五也不算多,但我是自己玩,不卖。”
男
↑返回顶部↑